•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5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寻找“宏碁第二”
    调整空间不大
    市场上行无大“压力”
    市场调整压力增大
    cnstock
    价值投资能引领未来行情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上行无大“压力”
    2009年05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西南证券 解学成
      ⊙西南证券 解学成

      

      香港恒生指数越过年线。全球股市在遭遇甲型H1N1流感的背景下整体上涨。在宽松流动性催生下,股票市场保持强势。尽管上周欧美股市有一定的调整,但这是正常的小幅调整。近期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会继续采取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经济V型恢复,而非W型。因此可以预期在政策的强有力刺激下,A股将可能继续保持强势。

      

      压力测试使市场无“压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地增强市场信心。前期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就是措施之一。这并不是给银行以压力,而是给投资者信心。结果显示:19家接受压力测试的银行中有10家需要增资,增资规模为746亿美元;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被关闭,好于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因此乐观地表示,“参与测试的所有银行都拥有充足一级资本金,足以消化吸收在假设不利情景下出现的更大规模的损失。”

      在这场始于2月份的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博弈中,有评论指出,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合谋”。美联储之前“用鲜血换垃圾”,直接购买商业票据、公司债券,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甚至不惜改变会计准则、美化各金融巨头的会计账目,如此这般,公司抗风险的能力、经营数据哪有不转好的道理?尽管始终吵吵闹闹,美国政府确确实实地正在进行着一项稳健、高收益的投资,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会收回对各大公司的注资资金,还会见证到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的明显好转。

      金融巨头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即便是要求增资的银行,也有6个月的时间来筹集资金补充资本,甚至偿还政府当初的注资。他们可以通过出售资产、公开发行更多股票,或将政府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的方式来进行。在压力测试后,瑞银集团因此提高了各大银行的投资评级,这为他们发行债券、增资配股增加了成功的砝码。

      对于接受政府注资,各大银行高管目前普遍认为是一个战略性的失误,既可能影响公司的运作效率,又被要求接受一系列限制条款,自身利益也受到了限制。在压力测试刚开始不久的3月上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纷纷表示1-2月经营明显好转,不需要政府继续注资,从而促成了欧美股市出现了V型反转。近期花旗、AIG纷纷变卖国内外资产,偿还政府已有的注资。在这场合谋中,企业高管们在努力维护自身高薪、高报酬的同时,无形中也提升了企业、社会效益。

      

      矫枉宁可过正,金融市场环境宽松

      全球市场正在吹起另外一个资产泡沫。尽管上一个泡沫还没有完全挤干净,一个新的泡沫却正在形成。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泡沫对经济无益,经济需要合理的泡沫,没有泡沫的经济并不健康。当前在各项措施的催生下,全球股市已经企稳反弹,美国房产市场、消费领域也出现了转暖信号。这在目前求之不得。

      在这场拯救经济危机中,美国无疑走在了欧盟前面。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升高,而欧盟却严控各成员国维持3%的标准。尽管有些欧元区国家也实行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但在时间上滞后于美国,措施和力度上也难以和美国相比。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欧盟经济触底反弹的信号还没有再现,衰退还在继续,就面临较严重的通货紧缩风险。相对保守、严谨的欧洲人,在这场战争中似乎又落在了美国的后边。

      未来金融市场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时光。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企稳,流动性还在不断地注入金融市场。各国政府将刺激经济、促进就业当成头等政治任务,在没有非常明确的信号表示经济过热之前,刺激措施绝不罢手。矫枉宁可过正,这是当前普遍的心态。银行压力测试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措施还在继续,资金推动型的资产价格上涨还将持续。对于中国也如此,政府也不会因3、4月份的经济数据转暖而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流动性局面还将持续。这无疑有利于国内A股市场行情的震荡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