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信息披露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更加重要的商业概念被我们遗忘
    英特尔何以栽倒在欧盟竞争法前
    做企业需要对生命的整体关照
    当金融危机成为常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金融危机成为常态
    2009年05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管清友
      ◎管清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

      从繁荣走向衰退和萧条,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正如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所言,“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由于观察尺度和观察角度不同,自19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事件跨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理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基钦周期(短周期)、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库兹涅茨周期(长周期)、熊彼特周期(创新周期)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大致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内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当然,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必定是多重的、复杂的,因而很难从一个角度去解释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作者拉斯·特维德曾对历史上各种经济周期做了总结,他认为基钦周期是典型存货周期,平均4.5年,振幅相当有规律性;下降阶段平均为6至9个月,振幅有限。许多类似的下降并不会演变为经济衰退,只有使经济增长周期处于低迷。朱格拉周期是典型的资本性支出周期,平均9年,频率受创新、贸易自由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典型的衰退期会持续2至2.5年,振幅可能较大。库兹涅茨周期是典型房地产周期,平均18年,频率有变化且受利率结构化趋势的影响;典型的衰退期会持续3-3.5年,振幅大。一般来讲,在房地产开始兴盛后的15至16年时,市场疯狂动力衰竭,严重过剩,供给超过需求,通货膨胀也很高,央行则提高利率控制局面,房地产市场陷入停顿,而后便是崩溃。由此,债务紧缩、银行危机、经济危机。一个经济周期大约经历了四个存货周期、两个资本性支出周期和一个房地产周期。

      不妨以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做个类比。如果按照拉斯·特维德的说法,把本次危机全面爆发的时间向前推18年左右,就会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18年左右的房地产周期基本成立。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方主要经济大国发生了大规模危机,股市、楼市泡沫破灭。1987年,由于经济发展前景的不断恶化以及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全世界的市场均出现暴跌,危机直到1992年才得到缓和。而日本经历了股市和楼市泡沫破灭之后,滑了“失去的十年”。中国在同期也经历了一轮高通胀、高增长时期。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往前推18年,大致是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时期。

      从这个角度看,本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周期从繁荣向衰退的转换,与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没有什么太多不同。早在两三年前,我们就预计会爆发金融危机,只不过没有想到发生在了美国,而且范围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过西方世界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考验,事实证明,只要采取的方法得当,我们是可以很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我们的冲击的。

      金德尔伯格曾说,研究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投机究竟是市场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换句话说,市场是否总是理性的。传统的周期理论认为金融因素不会对真实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强调实物因素在经济周期生成和传导中的作用。然而,历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证明,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运行的影响十分显著,历史上著名的案例比比皆是。如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以及我们经历过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为界,在此之前,由于实行的是金本位或黄金——美元本位,世界经济的信用体系以黄金为标准或受到黄金制约,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要远远小于1971年之后。

      1971之后,世界经济的信用体系失去约束,纸币本位下美元的泛滥成为常态,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很容易导致或加剧危机。比如,美国加息周期当中,由于大量资本从非美国市场流向美国,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就很容易爆发金融危机。加之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此后的金融危机既有经济周期转换的因素,也有金融系统本身的因素,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也加速了经济周期的转换。

      从危机的性质和持续时间来看,如果由单纯的投机泡沫引发的危机,经济重新恢复所需的时间较短。如果投机泡沫引发金融系统危机,经济恢复需要数年时间。如果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则经济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金融危机的发生成为常态,美元本位制下金融危机的轮回也几乎不可避免的。十七八年来一次大危机,七八年来一次中危机,三四年来一次小危机。这就如同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无法遏制气候变化的趋势,只能设法减缓和适应。金融危机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阻止其发生,只能尽量做好准备,以便在危机来临时,减少损失,并适应危机时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