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信息披露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22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更加重要的商业概念被我们遗忘
    英特尔何以栽倒在欧盟竞争法前
    做企业需要对生命的整体关照
    当金融危机成为常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做企业需要对生命的整体关照
    2009年05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王育琨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一年前的汶川地震,表现了中国人性最灿烂的一面,我们看到好多动人的故事。下岗工人王远平,尤其感动了我。他在地震之前买了几箱三鹿牛奶,小孩因此得了重病,家里所有的人都有不良反应。他奔走投诉没有结果,没有人帮他。在一种巨大无力感的袭击下,他无奈放下了这事。

      但汶川地震后,当他看到三鹿牛奶又捐奶给灾区人民,他坐不住了。一股极大的愤慨、承当和责任,使她提起笔写了一个博客:“难道这种牛奶就能捐到灾区去嘛?!”这个小小的帖子在网上一露面,迅速揭开了一个巨大的黑幕,结果,中国的一线奶企几乎全部塌陷。

      汶川地震,跟着一系列的灾难,逼迫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什么?企业活着为什么?重庆缙云山李一道长提出的三重意识,可以给我们透视这个问题一个特别的视角。

      整体意识

      企业是老板和员工安身立命的所在,实际是一种生命的载体。而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都是一个整体,我们办企业,并不是说规模大了这个企业就好了,而是在万千的世界中你能做出一个小的产品、一个小的物件,一个好的妙有,这个妙有是企业的根本,有了它,才会有好产品、好服务。现在,整体意识在我们一大批的企业家的心中生长起来了。前段时间我去了远大空调,张跃告诉我说,他现在的目标是要从人类整体生命出发去消灭空调,他正在起草联合国的建筑节能标准,还请我帮他改了一遍。在改的过程中,我感触良多:中国的这一批企业家已跳出行当、企业业务,在开始思索人类生命的整体问题了。而这个整体意识,是汶川地震和一系列后续的灾难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良性意识

      是带着爱做企业,还是带着贪婪,带着自私自利膨胀到极限做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这个说法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是在汶川地震的那一刻,带着爱去做企业,这个概念就特别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就是说,企业的合意性首先表现在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人类、对社会要有正向的意义。还有,良性意识也是要善于从积极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好的东西总是有坏的东西相伴。心中有敌,举世皆敌;心中无敌,何敌之有?

      颤抖意识

      不管你的企业是如何大,不管你的企业如何小,都在其中晃来晃去。做企业,就是在不断颤抖和晃动中找到企业安身立命的所在。

      颤抖意识说明,人类的许多能量是自己所不清楚的。或者说,人类巨大能量蛰伏在潜意识中。以前谈论这种话题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但是现代量子力学、现代西方的能量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是有一块很大的能量,等待着人类去开发。

      有两项研究支撑我的观点,第一项,美国企业做了多少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所有的企业实际上只能用在员工中潜伏的能量的15%,其他的85%的员工能量都用不了。还有一项长达32年的心理学世界性实验,发现人的能量85%潜藏在潜意识中,而我们聪明的大脑只掌控着15%的能量。这两个不同的调查,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说明人类在这个大的风箱在晃动的过程中,实际上有着巨大的能量。20世纪的管理学,实际上不管是现代企业制度也好,ERP也好,六西格玛也好,只是外向开发。21世纪的管理,我们要转向内在开发了。这个转身向内的开发,也就是我过去一年研究的地头力。

      一个焦点:地头力

      地头力是山东农村的一句口头语,头拱地往前走解决问题。就像嫩芽破土而出,突破土土一刹那的冲击力量。对于企业来说,地头力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在现场敢想、敢做、敢坚持把问题解决。一个企业是由一个一个的业务现场组成的,员工能在每个业务现场发挥地头力,把一个一个问题突破性解决,这个企业就特别具有竞争力。

      可以说,地头力是上述三重意识的一个焦点、作用集合。三重意识决定了地头力是动态的,是一刻接一刻地变化着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横断面上来理解。

      现实世界中,有三个纬度在交互作用。第一个是显像,由历史数据堆积而成的世界。第二个是实像,一个人的现场表现,常常带有灵机一动的性质。第三个是潜意识领域。真正强大的创造世界是无意识的领域。显像、实像、潜意识三个纬度的相互碰撞交融,也就产生了地头力。地头力的强弱,与这三个纬度的世界实力有关,更与三个纬度的交融有关。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显像的世界,而实际上显像世界只占人类创造力的很小一部分。

      释放地头力,重要的是建构一个场。这个场的建设,关系到对企业和生命的理解。企业是个生命的共同体,所有利益相关者在这里安身立命。如何使一个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从一种对生命的虔敬和升华出发,释放所有的创造力或地头力,是做企业的关键。

      把做企业,上升到对生命的一种整体观照,也就抓了根本。汶川地震,给予中国的最大礼物,就是全中国人对生命整体的觉醒和关照。从这里出发,才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