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信息披露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半年涌入近千亿 流动性成千点反弹主要推手
    流动性充裕局面
    下半年料难改变
    上市公司 投资理财热情高涨
    期市 资金涌入 成交屡创新高
    债市 火热行情持续演绎
    楼市 信贷回暖 “抢地战”再度上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 火热行情持续演绎
    2009年05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秦媛娜
      ⊙本报记者 秦媛娜

      

      钱多,这支持了债券市场火热行情的持续演绎。因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裕,部分资金集结到了固定收益市场,在为市场带来行情的同时,也让银行深受投资压力之苦。

      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从去年末的5.11%下降到了今年3月底的2.28%,但是这并不代表银行体系的资金面有所收紧,相反,在整个市场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资金面状况大幅波动的风险降低,银行因此有了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通过信贷投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获得更高收益的动力。

      在一季度信贷投放规模创下天量纪录的同时,银行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力度也是非常之大。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2月份开始,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市的月度债券托管量就不断增加,4月份时的增加规模更是达到4153.87亿元之多。

      债券一级发行市场是资金聚集的一个重要场所。自从3月份债券发行频次逐渐增高以来,一级市场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人气,特别是从4月中旬开始,随着信贷投放的减速,银行资金有了明显向固定收益市场堆积的趋势,成为债券发行认购的主力。

      例如5月5日发行的进出口行5年期金融债,近80%的规模被银行类机构认购,其中邮储银行和四大行的中标规模都非常可观。再如国开行分别于4月22日和5月12日发行的两期浮动利率金融债,资金的热情大大出乎市场意料,后者的超额认购倍率竟然高达5.43倍,两期债券也主要落入银行口袋。

      对于债券的连续热发,银行交易员丝毫不感到意外,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交易员称,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钱太多,特别是对于这类大型的全国性银行来说,吸收存款规模更大,也带来了比中小银行更大的资金运用压力。

      资金聚集于债券市场的速度还在加快。市场人士称,4月份之前,银行在债券市场的投资主要以短久期配置为主,进行流动性管理,但是随着资金的源源流入,仅配置于短期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的要求,在对于宏观经济复苏预期降低和信贷投放规模回落的配合下,银行更加有了加大债券配置的动力,因而拉长了债券投资久期,这也是促使本轮债市反弹热度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