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信息披露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5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半年涌入近千亿 流动性成千点反弹主要推手
    流动性充裕局面
    下半年料难改变
    上市公司 投资理财热情高涨
    期市 资金涌入 成交屡创新高
    债市 火热行情持续演绎
    楼市 信贷回暖 “抢地战”再度上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 投资理财热情高涨
    2009年05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应尤佳
      ⊙本报记者 应尤佳

      

      虽然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但是不少上市公司“不差钱”却是事实。由于现金充裕,近期甚至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开始用委托贷款、投资理财等方式来用余钱生钱。

      今日东方通信披露,公司近日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上海隆昊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借款合同,公司将自有资金7000万元,委托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贷款给上海隆昊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如此委托贷款,在近期上市公司中并不鲜见。百大集团此前通过这种委托借款的方式,数度借款给房地产企业,而华升股份也通过这一方式将自由资金2000万元贷款给了一家湖南地产公司。此外,广宇集团、天宸股份等公司都有这样的委托借贷经历。通过这种公司之间的借贷既提高了上市公司资金利用率,又能帮助一部分资金短缺的企业渡过难关,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委托投资,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也在上市公司中重新“热”了起来。 今年年初,鹏博士和绵世股份两家公司率先制定了理财计划。鹏博士董事会授权经营班子以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证券的投资业务,投资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绵世股份董事会则决定与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行北京分行合作,约定投资5000万元作为委托资产,由诺安基金为之进行资产管理。

      不少上市公司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理财方案。中国医药决定2009年全年投入短期投资的时点限额最高不得超过3.5亿元;广百股份拟利用不超过8000万元自有资金在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证券投资;盾安环境拟以不超过1亿元对国债和其他有金融机构担保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中纺投资提出拟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的短期自有流动资金进行深沪新股申购和适时的短期投资……

      在短短数月中,已经有数十家公司开展了投资理财业务,而金额也是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不过,虽然这一“理财热”传递出上市公司现金流充裕的积极信息,但还是有不少专家对上市公司投资理财持谨慎态度。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产业资本进行投资理财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由于这些投资大多与主营无关,是上市公司并不熟悉的领域,如果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很容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