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最新的展览会不会有助于藏家对艺术市场动态的把握?记者最近就遇到了极好的例子:上周开幕的广州摄影双年展。有趣的是这个被参展艺术家与藏家都一致叫好的展览,与本报上期报道的上海新水墨大展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有许多巧合。
那些巧合中最明显的,一是展览都采用大框架,试图对摄影或者水墨的历史与今天、题材与类别、国内与国外的方方面面作多层次的展现、梳理与涵盖;二是两个展览的策展人不约而同都瞄准了共同的焦点:“景观”。摄影双年展强调了当代摄影中一个独特的趋势:“景观摄影”;而新水墨大展则瞄准都市水墨,其中的大类就是“都市景观”。
这并非巧合,虽然摄影与水墨是艺术传统与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样式,彼此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处在完全不同的语境中。比如水墨,从传统中国画中的山水,到上世纪80年代起新水墨实验引发的“都市山水”,再到今天的“都市景观”,经历的几乎是蚕蜕式的蜕变;而摄影,“景观摄影”是在从沙龙风味的风光摄影到纪实摄影、观念摄影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因其兼具摄影的纪实本性与当代艺术的观念内涵而蔚为大观的。两个展览的策展人的不约而同,恰恰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日中国,正处在一个人造景观大量涌现的历史时期。两个领域的艺术家与策展人,都不约而同地被那些规模越来越大、视觉冲击力越来越强、类型越来越五花八门的人造景观所吸引,就此展开他们的艺术表现与文化的、审美的批评与质疑。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相同的兴趣背后的不同,这是两种艺术样式不同的本性所决定的:在源自文人的笔墨游戏的水墨中,我们可以从当年文人自我逃避的山水到今天的都市景观,看到在艺术家的人文关注下水墨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而在摄影中,借用摄影双年展策展人的宣言,景观摄影则让我们看到摄影“看”与“真”的本性,看到艺术家如何发挥这个艺术样式的特长去发现当今中国现实的荒诞。
更有趣的是,这种不约而同的大展策展思路,显示了在艺术市场迅速降温、商业性展览锐减的今天,策展人对艺术与现实都有话要说,他们在试图给出一个艺术样式的总体轮廓与发展脉络,也试图就该艺术样式的最新动向,表达对今天现实生活的看法,这都显示了当代艺术一个显著的特征:亦即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艺术家、策展人都把目光转向社会现实。
从上面的巧合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与水墨的艺术创作最前沿的动态,看到它们的历史脉络与丰富层次,更可以由此看到当代艺术的未来趋势,而这些,对于真正的藏家都是值得认真思考与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