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5 2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景观摄影”已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独特趋势
    有趣的巧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景观摄影”已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独特趋势
    2009年05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专访广州摄影双年展策展人蔡萌

      5月18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9”,以其涵盖老照片与当代摄影最新动向的展览框架与国内外艺术家的各类参展作品、各方专家积极参与的学术研讨会而引人关注。双年展策展人之一、广东美术馆摄影项目总监蔡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艺术市场上的摄影热,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摄影的价值,提出了“重写中国摄影史”的口号,摄影双年展就是要对此作出回应。他还指出,“景观摄影”已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独特趋势。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市场期待重写摄影史

      蔡萌指出,这次双年展策展人采用了包括五个部分并涵盖老照片、当代的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等领域的庞大架构,这来自中方策展人对当前摄影的认识。他们试图把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从历史到当下的跨度、一个落差。这个落差很大,但是差距越大,意义也越大。

      他认为,艺术市场的摄影热,主要还是受当代艺术热的影响,时间的标志是2004年,当时巫鸿和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在纽约策划的《在现实和未来之间———中国新摄影与录像》展,启动了摄影市场。到了2006年,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推出的摄影专场拍卖,又启动了老照片和纪实摄影的市场。他指出,市场迅速转热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术准备不足,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混乱,老照片的价值认定以及摄影概念的定义等等。但是这也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摄影的价值,“重写中国摄影史”的口号被提了出来。这就是本届摄影双年展的大环境,就是要重写摄影史、重新认识摄影的价值。

      

      双年展就是要提出问题

      他强调,双年展还要有问题意识,找到影响行业、艺术类别发展的问题提出来。他特别提到了双年展研讨会请了不同领域的学者,如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陈卫星等;如顾铮对当代摄影的空间转换的研究;还有建筑学者对建筑景观的研究等等,希望有对摄影更多元的研究,因为当代艺术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西方摄影史就是如此。

      他认为,摄影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三大主流媒介之一,与录像,装置等量齐观。摄影不仅要回答自身的问题,还要回答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问题。跨学科的研究有助于对整个摄影的学术研究的提升,有助于打开摄影研究的新局面。另外,当前的文化研究也在转向视觉文化的研究,因此对当代摄影就非常值得探讨,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关注摄影的问题。

      

      “景观摄影”值得关注

      他指出,当前,“景观摄影”已成为当代摄影中的一个独特的趋势。这是一种针对人工化的景观现场所进行的摄影类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思成拍摄的大量中国古建筑考察照片和七、八十年代由吴印咸拍摄的《北京饭店》(1976)、《人民大会堂》(1981-1983)等作品中已初露端倪,而九十年代中期罗永进拍摄的《新民居》系列,邵译农与慕辰夫妇拍摄的《大礼堂》系列乃至最近出现的渠岩的《权力空间》、杨铁军的《‘白宫’》等则与其一脉相承。

      他认为,景观摄影对主流摄影、大众媒体传播的影像文化形成一种质疑与批判、解构,其眼光冷静、理性、客观而不动声色,是对摄影价值的再发现,既有社会的现实意义,也有摄影艺术的现实意义。如金江波对现实的兴趣,表现为经济景观的三部曲:从市场的表面繁荣、金融危机下的大撤退到再出发,有很好的社会批判性。这对当代观念摄影中过于个人化、自我、矫情的弊病,可以理解为现实主义的回归;对沙龙摄影中流行的风光摄影也启示了一个新的角度。中国正在经历非常快速的社会转型,是全世界最独特的视觉现场,为艺术家提供了太多的视觉资源与创作的动力。因此,景观摄影还会持续热下去,在艺术家手中趋于成熟,成为21世纪头10年中国摄影的一个独特的面貌。

      金江波的参展作品《上海呀,上海 引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