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公司希望通过收购本土小公司来获得客户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曹成如此评价。据他介绍,近年来4A公司收购本土广告公司的高潮出现在2007年,当时相当一批4A公司收购了线下营销公司,2008年的收购方向则主要集中在互动领域。在他看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4A公司对于本土广告公司的收购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策略,而在衡量潜在对象的价值时,互补性首当其冲。
曹成举例,2007年JWT收购了奥维斯,阳狮收购了百达辉祺,奥美则收购了达生,这三家被收购的企业都是以包括体育活动组织、卖场展示促销等在内的线下营销服务见长,而线下服务正好是此前4A没有涉足的领域。曹成认为,此前4A主要都集中在创意领域,随着客户越来越重视对营销终端的投入和管理,其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也开始向终端倾斜。因此,4A收购线下营销企业后,往往能够为客户提供创意+终端营销的打包服务,从而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的市场特点,让营销网络显得尤为重要。4A通过收购不同区域的中小营销公司并加以整合,能够达到统一资源的目的,对于大区域乃至全国的市场有更好的掌控力。
对于4A选择收购的对象来说,曹成表示,团队的质量和稳定性4A更为看重的,而客户资源则是摆在最后一位。虽然业界有说法认为,4A收购本土广告公司在于其看中后者的本土客户资源,而这部分客户资源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曹成认为,较之于国际客户与4A的合作一般是十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不同,国内客户的流动性较大。由于国内客户的成长很快,目标往往两三年就一变,加上品牌、人员的持续性缺乏,因此维护稳定的国内客户较为困难,所以这已经不是4A收购本土广告公司时最为看重的。
因此他认为,4A在收购时应该首先考虑业务互补,而对于过去那种对本土创意广告公司的收购,他认为意义不大。“品牌创意对于人员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很多本土广告公司难以达到4A的标准,而且由于双方都是从事创意的,在文化上整合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互补性收购。”
不过对于业界有人指出本土广告公司被收购后将令资源被国际4A公司所垄断,曹成认为不应该太带着民族性的观点去看待这一现象。对于本土广告企业来说,被4A纳入旗下后,可以通过4A的客户网络获得国际客户资源,其管理团队也更加国际化,专业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谈到金融危机对于广告行业的冲击,曹成认为目前客户对于价格更加敏感,因此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都在降,平均的降价幅度达到了20%左右。而这其中,4A受到的冲击比本土广告公司更为明显。他指出,4A的业务相对单一,如果品牌预算削减,4A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而小型本土广告公司,由于其跟客户的关系更加深入,业务也更加多元,加上本身规模较小,因此受影响的程度反而相对小一些。
“这个行业过去几年的增长实在是太快了,现在节奏慢下来也未必是坏事。”在曹成看来,目前广告行业应该在考虑如何维持时,同时思考怎样去创造自己独有的产品以避免价格战,一面等待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