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第二轮刺激计划
    市场化改革担纲
    全球经济转型
    要解决三大失衡问题
    重建美金融体系关乎全球经济复苏
    扩大消费需求应妥善处理五大关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经济转型要解决三大失衡问题
    2009年06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东海
      ⊙陈东海

      

      目前的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是否已确立,这个问题仍需深入观察。导致这次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即主要经济体自身的消费与生产失去平衡、主要经济体间的国际贸易失去平衡、当前与未来失去平衡等。而全球经济要想成功转型,关键是要解决好主要经济体中消费与生产的失衡问题。

      

      全球经济复苏仍待观察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目前,全球经济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下降或衰退,失业率上升。最近的数据表明,美国最近二个季度的GDP年率分别下降6.3%和6.1%,刷新了大萧条以来连续下降幅度的纪录。日本最近二个季度GDP年率分别下跌12.7%和15.2%,并创下二战后最大跌幅。另外,欧元区最近二个季度GDP则环比下跌1.6%和2.5%。英国最近二个季度GDP年率也分别连续下降1.99%和4.14%。值得注意到是,主要经济体失业率情况也异常严峻,美国失业率最近三个月的数据是8.1%、8.5%、8.9%,欧元区最近三个月的失业率是8.4%、8.7%、8.9%,英国最近三个月ILO失业率6.5%、6.7%、7.1%,全部呈现节节走高的趋势。

      本次危机爆发后,全球各经济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手段,试图将经济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然而,危机中采取的对策虽然可遏止危机急速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属于或饮鸩止渴,或南辕北辙。因为,欧美国家消费过度,亚洲地区过度生产,但欧美的对策却是鼓励人们更多消费,而亚洲地区的对策则是扩大基建投资和扩大产能。救市对策只能短期止痛,但却埋下了长期的更大隐患。

      实际上,目前热炒的经济复苏并不是健康的复苏,只是经济下滑过程中的一次触底反弹而已,离真正的好转还非常遥远,不值得过分乐观。而且,在消费、就业等方面没有好转及个别指标的时好时坏等前提下,目前所谓的“复苏”只是简单的、庸俗的复苏,不是新型的、健康的复苏。

      

      危机根源在于失衡

      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的注意力主要转向了金融领域。各国政府和央行降低利率,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注资等等,希望以银行和金融业为突破口解救经济。而大众和批评家们则把枪口对准了金融衍生产品和美元,认为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美元导致了危机等。

      其实,这次危机的源头是美国房屋次级贷款市场,是因为美国的房屋消费信贷政策过于宽松所致。例如,美国的房屋信贷总额约为9万亿美元,其中次级信贷总额约为2.1万亿美元。在美国低收入者无法偿还房屋信贷的本息后,危机便爆发了,并通过二个方式向全球传递:一个是金融投资方式,即全球投资者因投资美国次级贷款金融衍生产品的泡沫破灭而蒙受亏损;一个是国际贸易方式,即那些巨额贸易顺差、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因美国等市场萎缩而导致出口急降影响经济下滑。欧洲地区的情况与美国非常类似。

      因此,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于美国过度或透支未来财力的消费,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自身消费不足、完全依赖海外市场,从而扩张产能导致生产过剩,这也是加剧自身危机的根本原因。

      所以,全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的失衡:即主要经济体自身的消费与生产失去平衡、主要经济体间的国际贸易失去平衡、当前与未来失去平衡等。

      

      经济转型必须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

      世界经济必须转型,转型就必须做到上文中提到三个平衡。在上文提到的失衡中,主要经济体自身的消费与生产失去平衡是最主要的。因此,世界经济未来要走向健康的新模式,必须首先解决这个问题。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是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因此经济转型也必须从美国开始。

      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就是透支未来财力的“寅吃卯粮”的过度消费、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而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因此,美国必须解决过度的透支消费、金融服务业在经济中比重偏高、制造业失去竞争力等三个问题,改变纵容居民过度借贷消费的政策,引导国民注重储蓄、量入为出。同时,对金融业要加强监管,限制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杠杆化、泡沫化。另外,为了解决美国劳工成本过于高昂,使得美国制造业失去竞争力,美国必须解决美国劳工阶层贵族化、工会权力过大等问题。

      对于亚洲主要经济体来说,必须改变无限扩张产能和依赖出口的局面,做到自身的生产与消费保持基本持平,不能再这样大量向全世界倾售商品了,不能再累积如此巨量的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了。亚洲地区必须深刻了解为什么本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为什么国民消费不振。因此,除了必须改变分配体制外,亚洲地区更要转换原来的经济发展与国民福利的基本思想,放弃“世界工厂”的虚名,放弃追求经济规模的“GDP崇拜症”、“发展崇拜症”,而把思想放到追求国民个体的福利上来。

      正因为主要经济体自身的生产与消费失去了平衡,必然就会导致国际贸易的失衡。而国际贸易严重的失衡又导致大量美元扩散到全世界,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再回流到美国,又加重了美国与全球的金融和经济泡沫。所以,国际贸易失衡是加剧本次经济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未来全球经济要走向长期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必须做到国际贸易均衡。

      处理好当前与未来的平衡问题,是经济转型的题中应有之意,是新经济模式的重要特点。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