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6月第一天开门红,两市创出长达7个月的本轮反弹新高。可是7个月前,对解禁股的忧虑却充斥各类媒体,包括“大小非”在内的各种解禁股,是市场各路好汉义愤填膺最好的理由,可以借此痛斥解禁股造成了A股暴跌。但随着市场次第上涨,解禁股恶咒似乎渐行渐远。不过假如A股市场一旦波动,解禁股、尤其股权分置改革的限售股“大小非”的解禁,是否还会成为罪魁祸首?却也难以预料。
因为沪深股市暂时还绕不开这个历史性的话题,市场最中性的态度也认为,这是股改带来的制度成本,消化这个成本的过程至少还要延续到2010年。今年下半年,7月和10月有两次超大规模的解禁高峰。若届时股市大跌,很难说“大小非”不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把“大小非”拿来当A股上涨的限制和下跌的动力,尤其看成决定性原因,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目前的数据统计,并不能显示解禁股和大盘趋势有什么明显的相关性。
比如解禁股恶咒最强烈的是去年下半年,那时市场一古脑把A股的暴跌归罪于此。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2008年下半年的数据,却无法显示这其中有什么直接关联——
去年7月有72亿股解禁,当月涨幅1.45%;8月解禁286亿股,当月跌13.63%;9月“大小非”解禁量大幅下降为36亿股,但9月前半月的跌幅超过8月。即使“9.18”政府救市的政策出台后走了7个交易日的暴涨行情,全月的跌幅仍为4.32%。这三个月的波动,无法说明整个三季度的下行趋势,一定是解禁数量影响下的结果。
此后,降息、国十条政策出台,再大幅度降息,大盘随之震荡向上,但四季度的解禁数量达633亿股,大大超过三季度395亿股。然而,除了没有明确政策出台的10月暴跌24.63%,11月涨8.24%,12月开门红后一度大涨突破2000点,后微跌2.69%。虽然整个四季度比三季度微跌3.08%,但市场强弱还是能够判高下的。
进入今年,解禁股恶咒已完全无法阻挡市场向上态势。
今年前5个月,沪深股指收了5根月阳线。其中解禁股最多的3月(404亿股),相当于1月(131亿股)、2月(140亿股)解禁量的3倍,差不多是4月(274亿股)、5月(299亿股)的1.5倍,但3月涨幅是5个月中最大的,近14%,是唯一涨幅超过10%的月份。而且今年整个一季度解禁股的数量为680亿股,几乎相当于去年三季度的一倍,也比去年四季度多近10%,但今年整个一季度股市强势明显,涨幅超过27%,是全球最抢眼的。这样一个幅度的趋势,放在任何一轮牛市中,都不逊色。
对解禁股今年的密集上市流通,当然应该谨慎看待。但对它与股市趋势下什么相关性的结论,也许为时尚早。那些最激烈的反对理由认为,解禁数量密集上市,改变了市场短期的股票供应量,从而降低了中国股市估值中枢。但这个说法没有说服力。
因为金融产品,尤其股票的成本、价值和数量从来都是动态的,并不完全按照供应量大、价格就一定低的一般实物产品的规律,来表现其价格和供求关系的波动。牛市来临,价格甚至是随着股票供应增加而迅速上涨,熊市则有可能相反。
这一点,IPO和公开增发反应最敏感,最能反映金融产品这个特性。2007年密集上市了那么多企业,市场没有谁觉得量有问题。万科在市场旺势的时候,以最高价增发;中国平安在不适当的时候,不仅没有争取到好价格,连增发方案都不见下文了。谁能说这两家公司之间的估值差距大到什么程度?难道平安融资就有存心干扰市场的道德是非,而万科就是投资人的好孩子?
A股市场解禁股的恶咒,只应该看成是市场部分不稳定情绪的反映,与准确理解市场本身的周期性波动无关。
(作者系独立财经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