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6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证券
    不顾三令五申
    经纪人同行营业部挖客户
    A股持仓账户数
    再创年内新高
    申银万国:经济将呈V型回升 上调2010年GDP增长率至8.5%
    申购新规或将降低“打新”产品收益率
    太平洋证券聘任王冲
    担任副总经理
    关于2008年记账式(九期)国债终止上市及兑付事项的通知
    国都证券预计
    大盘短期宽幅震荡
    国都证券推出
    VIP客户交易服务系统
    关于2008年记账式(九期)国债到期
    兑付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2009年南京市交通建设
    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红五月”阳光私募扎堆成立
    关于提高债券质押式回购
    购回价格计算精度的通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申购新规或将降低“打新”产品收益率
    2009年06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潘圣韬
      ⊙本报记者 潘圣韬

      

      A股市场IPO即将重启,使得已经停滞了大半年之久的“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接上“口粮”。然而新的发行制度对于网上申购资金规模以及单一申购方式的限制无疑挤压了大资金的操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打新产品的收益将受到什么影响,这类产品是否能重新得到市场的青睐?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多数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打新类理财产品的前景,一些机构预计,发行新规将使大资金的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打新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大不如前。

      

      大资金“打新”利用率下降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应当根据发行规模和市场情况,合理设定单一网上申购账户的申购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

      这样的规定显然限制了包括打新产品在内的大资金的操作。“假设一只新股的发行规模为一亿股,千分之一也就是十万股,假设10块钱的发行价,其单个账户的申购资金的上限为100万,这对机构来说肯定是不行的。”某业内人士指出。招商证券投资经理申卫国也表示,这样机构在网上就没什么优势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打新产品肯定会受到影响。

      据了解,在申购新股时,打新类产品一般都会在网下配售后,将多余的资金继续进行网上申购,从而达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海通证券投资经理何旭强表示,网上申购设置上限就意味着资金有时候不能够充分使用,如果产品本身规模大的话,收益率肯定要比原来同等条件下低很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规对网下申购这一块的资格界定还不明确,如果将来能够放开对网下资金来源的限制,也可能对打新产品产生有利影响,所以现在还不好判断。

      虽然网上申购受到较大限制,但几位受访产品负责人均表示,他们在操作中并不会完全放弃这样的申购方式。“按照以前的规定,网下一般都有锁定期,这样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风险。所以如果市场不行,网上申购也会作为我们的备选对象。”何旭强表示。

      

      打新产品前景难预期

      去年新股发行暂停后,一度在牛市中独领风骚的打新产品陷入无新可打的窘境,多只打新产品甚至提前终止或无法清算收益。而目前尽管IPO重启在即,但发行制度的改革使得打新产品在网上的资金规模优势荡然无存,那么打新产品能重拾人气吗?

      对此,部分业内专家表示担忧,他们认为,网上申购上限的设定将把很大一部分资金挡在门外,从而提高网上申购的中签率,中小散户无疑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同时机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因此下降,此消彼长后投资者自己打新股的收益可能还大于打新类产品,导致这样的产品慢慢失去吸引力。

      但也有观点认为,打新产品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打新产品可以进行网下认购,从以往的情况看,网下认购的中签率要高于网上;另一方面,目前看来大户以及一些不具备询价资格的机构户受到的影响最大,尤其是一些资金量比较大的账户既不能参与网下,网上也受到限制,所以如果他想打新股的话就只能通过产品的方式,这样对打新类的产品是有益的,可以有效地吸收大户以及一般企业类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