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排在吊桥上码起来的多米诺骨牌,只要一有晃动,都有可能瞬间全盘崩塌。
6月1日,桐君阁发布最新的担保公告,涉及金额最高可达25000万元,若都以最高额计算,半年内桐君阁的对外担保将明显超过净资产。更令人蹊跷的是,最近一年来,桐君阁先后发布了8份担保公告,每次都能依靠两三位“神秘”小股东以及1万多股的赞成票通过执行。
对外担保额或超净资产
桐君阁日前公告称,同意为西南药业、重庆医保提供担保;同意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为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提供担保,总额不超过25000万元。
据披露,截至2009年3月31日,桐君阁对外担保总额为24214.7万元,占公司净资产(合并数)的57.08%。这还是公司刻意“美化”后的数字,若仅以合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计算,其占比已高达70.13%。
按中国证监会先后发布的相关通知精神,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达到净资产50%标志着资产质量跨入“高危区”,超过50%的新担保必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严格控制风险。
如果桐君阁6月25日召开的2009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对董事会总额不超过25000万元的对外担保授权,即使不算上今年4月至6月审议通过但尚未执行的担保及续保金额,未来桐君阁的担保额可能超过净资产似已可预见。
股东会表决频演“二人转”
证监会规定,股东大会在审议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议案时,该股东或受该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表决,由出席股东大会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据记者查证,桐君阁的对外担保多为关联方担保。公司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参与者共三人,其中法人代表一人回避投票,其余两位自然人股东共持有17818股,正是这一万多股投的赞成票使得当日6项巨额担保议案顺利通过。
同时,这种情况在其后的三次股东大会上几乎完全复制: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参会者四人,三位自然人股东共持有19318股;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参会者两人,一位自然人股东持有1277股;最有“意思”的是2009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参与方同样是三人,两位自然人股东持股数竟与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分毫不差,也是17818股,相同的情况还曾出现在2008年第二次与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上。
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桐君阁股东大会审议议案均只采用现场表决的方式,其参与人数一直停留在小范围的2至4人,投票者的股权结构也往往是一个法人股东外加几个共持有一万股左右的小股东。由此推理,桐君阁前十大股东中,除法人股东外,其余九位股东几乎从不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表决,对众多担保决策起拍板作用的竟是两三位“神秘”小股东和那一万多股的赞成票。这让人不得不忧虑6月25日即将举行的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是否会继续上演投票“二人转”?
太极系担保链越接越长
桐君阁的担保问题或许只是太极系担保链条上的一环。
资料显示,太极系企业的担保关系一直比较复杂,主要是与非关联方企业进行互保,并曾出现过囊括*ST长运、S*ST星美、S*ST朝华等四家上市公司,涉及资金高达20亿元的重庆担保圈。
如今,担保圈危机似阴霾未散,太极系又选择关联方企业,从实际控制人太极有限,到上市公司太极集团、桐君阁、西南药业,再到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孙公司,逐步搭建了一张牵涉几十家企业的关联担保网,反复进行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担保与互保。
“由于今年国家银根紧缩,现在的担保主要是给关联方银行贷款进行质押担保。如果银行的放贷控制没有那么严,今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担保额度。我们觉得理想的状态是担保额度降到净资产的50%以下,我们准备今年把担保这块降下来。”这是去年年中太极集团证券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
然而,记者查阅太极集团资料,该公司去年8月25日公告的担保额占净资产比例为69.72%,但截至今年4月3日,公司担保额占净资产比例已飙升至78.82%,几乎与桐君阁的情况如出一辙。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对信贷投放的态度已与去年天壤有别,企业的信贷环境普遍宽松不少,缘何太极系企业没有如自述的那般控制余额,致使担保额占比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