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要闻
  • 6:深度调查
  • 7:金融·证券
  • 8:金融·证券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观点·评论
  • B8:时事海外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6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权重股大旗能扛多久:一看政策 二看业绩
    宝钢“炒镍门”事件
    ——坏消息炒冷饭
    继续震荡上升
    金融股里“藏龙卧虎”
    从对经济的认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
    cnstock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宝钢“炒镍门”事件——坏消息炒冷饭
    2009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纷繁复杂的股市表象背后,往往潜伏着错综难辨的博弈暗战。因此,投资者既会遇上利好信息的审美疲劳现象,也会遇上利空信息的草船借箭现象。近期宝钢“炒镍门”事件就是后者。

      今年5月份宝钢股份董事长徐乐江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曾提及:“这两年全球不锈钢的产业输得很惨,宝钢也输得很惨,并不是我们干实业的干得不好,而是前两年伦敦金融期货市场对不锈钢主要原料——镍的炒作。”镍是生产不锈钢最主要的原料,占到了不锈钢成本的70%至80%。伦敦金融期货市场2007年镍价最高曾达到52000美元/吨,2008年年底又降到9000美元/吨。而2007年之前镍价从来没有高过26000美元/吨。镍价的“过山车”走势令宝钢集团不锈钢业务陷入亏损泥潭,更令市场产生对宝钢“炒镍门”事件的质疑。

      已有有色股、航空股、航运股落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先例,现在又增加了一向经营稳健的宝钢集团,令投资者闻此类信息颇似惊弓之鸟。但是仔细研究9.9亿元的亏损金额,实际上在宝钢股份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已经提及——“受镍及不锈钢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三季度公司不锈钢产品出现亏损,对不锈钢产品及不锈钢原料计提跌价准备9.9亿元。”由此可见,宝钢“炒镍门”亏损的坏消息其实是在炒冷饭。

      从宝钢股份财务数据分析,2008年三季度报告时,宝钢股份净利润仍然高达124亿元,但是全年净利润却倒跌至64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报告时,更只有区区8898万元的微利。虽然宝钢股份受累于镍价的炒作而亏损,但是去年三季度报告时已经计提跌价准备9.9亿元。显然导致宝钢股份业绩巨幅滑坡的原因并不仅在于不锈钢产品和镍价,因为业绩巨亏发生在去年四季度而非之前。

      传统钢铁产品的下游需求支柱是地产和基建,而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的下游需求支柱则是汽车和家电。下游需求的拐点产生在2008年中期,而此时铁矿石谈判仍是海外矿产商占优势,其中力拓更是突破传统谈判首发价格规则。在宝钢已与淡水河谷达成71%涨幅之后,利用现货价格和海运价格的差异,逼迫宝钢接受96.5%的涨幅。钢价大幅回落但是上游铁矿石价格却暴涨,导致钢铁业整体业绩在去年四季度出现雪崩。

      今年钢铁行业的经营环境恰好与去年相反:去年钢铁业是表面业绩繁荣但产业已隐患重重;今年钢铁业却是表面业绩沉寂但产业已呈现复苏——地产、汽车行业的回暖,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及“家电下乡”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支撑着钢铁业的下游需求,而更关键的是一直侵蚀钢铁业利润的上游铁矿石价格今年将明显回落。显然今年钢铁业的经营环境明显优于去年。

      在此背景下,虽然自5月份以来已是过去式的宝钢“炒镍门”利空信息被反复引述,但是钢铁股的表现却反而出现震荡攀升的回暖态势。这一现象值得思索。同理,当出现利好信息被反复引述,但是股价却屡屡出现冲高回落现象之际,则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