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来热点向价值型的蓝筹权重股进行风格转换已经得到了市场的确认。现在的问题是:价值型的蓝筹板块股价的支撑因素究竟是什么?股市政策面因素会有哪些新变化?
权重股走强的支撑因素是什么?
从第一个问题来看,我们知道,从去年11月份以来到5月底,A股市场的反弹高度并不低,沪指涨幅达57.91%;同时受政府四万亿投资以及众多产业利好政策出台影响,小盘股和题材股成为市场的热点。从估值水平来看,虽然相对其他市场而言有些溢价,但尚处可以接受的水平,截至5月底整个市场PE大概在25倍左右。市场分析人士也将这一期间的走势定义为估值提升阶段。
然而在经历过估值提升阶段后,价值型蓝筹权重股的走强,则往往意味着市场进入到了业绩提升阶段。换言之,价值型的大盘蓝筹股,其股价波动与上市公司的盈利、宏观经济走向更为密切相关。
可能有投资者会质疑说,大盘股由于其权重巨大,连续的拉升会消耗过多的资金,加之市场IPO重启在即,并不看好这种蓝筹板块的持续走强趋势。但笔者却认为,如果从机构投资者配置的角度来看,由于事实上诸如银行股在内的大盘蓝筹股均属于配置型的品种,在机构投资者的眼中几乎等同于现金(原因在于这一板块流动性非常强,适合大资金随时进出),因此流动性方面并无疑虑。即使场内资金阶段性增配该板块后,如果遭遇市场随便减持,并不缺乏对手盘。而谈到IPO的重启,作为一种融资制度,初始的市场融资规模设定肯定是在市场的承受力之内。加之此次已是A股市场的第七次IPO重启,管理层应对经验丰富,对市场形成的实质压力,市场预期并不大。
因此近阶段蓝筹板块的持续走强,本质上与上市公司的盈利好转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的走向更为密切相关。故此,短期内即将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数据更值得投资者去关注。
政策面因素会有哪些新变化?
根据过往经验,在分析A股市场走势的时候很难不考虑到管理层因素。笔者认为,本轮市场反弹,不单单是说从估值提升阶段过渡到业绩支撑阶段,政策面也在发生新的转变,即从对市场的绝对“休养生息”期逐渐过渡到“有所索取”期。
如果回想从去年11月份股指见底到6月份之前的上涨,管理层的角色无疑担负起“救火队长”的职责。从政府投资四万亿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降低项目资本准备金等等都能够看出,管理层的态度更多的是在恢复信心、扶植市场。但随着市场进入到6月份,随着股指的不断上涨,市场交投气氛日益活跃,市场的融资功能得以恢复的条件开始具备。投资者也能够注意到,两大交易所的融资工作(IPO与创业板)正在紧锣密鼓的推动。在此之前,事实上市场的再融资大门也已经悄悄打开。无论是停牌日久的ST重组个股纷纷上市,还是京东方A等公司的定向增发,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普遍偏正面。
由此笔者的看法是,A股市场当前的融资环境已经成熟。而价值型蓝筹权重股的上涨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得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开始偏高,市场上也会形成“大盘股涨后什么来接盘”的疑虑。因此,当前管理层对市场态度的转变很容易诱发,通过控制市场融资规模和节奏的市场风险调控方式的再度出现。故而笔者认为,目前管理层更愿意看到的是A股市场维持一个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
如果再考虑到市场普遍热议的通胀等因素,笔者倾向于认为,A股市场已经进入到接近风险警戒线的高度——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上半年宏观经济复苏情况,以及市场融资功能恢复将会推动股指进入到高位箱型运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