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特别报道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特别报道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6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抄底海外汽车资产的尴尬:民企欠实力Vs国资怕失败
    车市“拐点”引争论 “汽车第三次浪潮”来临?
    F6财富版“大”不同的中级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抄底海外汽车资产的尴尬:民企欠实力Vs国资怕失败
    2009年06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郭晨凯 制图
      曾经大规模海外收购的美国汽车巨头们,陷入了困境,急于将旗下资产转手。一时间,来自俄罗斯、中国、加拿大、拉美、欧洲的资本相继参与下一个轮盘游戏。吞下美国汽车巨头的部分资产,成为未来的汽车业大鳄,成为这些接盘者的终极梦想。

      与海外资本相比,中国显得格外谨慎。国有汽车企业四处参与竞标,但至今没有成功抄底;民营的汽车业门外汉腾中重工横空出世,欲抢悍马品牌,却引发外界一片质疑。是什么令中国资本陷入抄底的尴尬?

      这是一场全球汽车重新分割版图的盛宴,还是另一个吞掉豪赌者的无底洞?只能留待时间作答!

      ⊙本报记者 吴琼

      2009年,全球汽车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领军者——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正在痛苦瘦身;全球产业和金融资本躲在一旁窥视,而胆大者已经选择性地攫取相关资产。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和俄罗斯的金融资本就是个中楚翘。

      中国企业也卷入到了沸腾的抄底美国汽车资本潮中。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胆子显然更大。6月的中国汽车界,蹿出了腾中重工这匹黑马,传出与通用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收购其旗下悍马的消息。而实力雄厚的国有汽车集团中,目前仅北汽集团一再被卷入收购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相关资产的传闻,但至今却未传出收购成功的消息;上汽集团则早早表明态度,不参与海外抄底,一意整合现有旗下资产。

      

      美国汽车资产出售的盛宴

      大洋彼岸,陷入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紧张忙于重组,幸免于难的福特汽车也加紧了瘦身步伐。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但美国这些陷入困境的汽车大鳄仍是散发着阵阵香气的美味,引得全球资本都垂涎欲滴。

      通用汽车决定保护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GMC四大核心品牌,但土星、悍马、萨博、欧宝等品牌明确被列在出售或停产之列。福特汽车开始在全球叫卖沃尔沃等品牌。为三大汽车集团服务的投资银行们,也开始四处招揽有意向的抄底者。于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纷至沓来,或瞄向迅速做大,或意在借此开汽车业的大门。

      2009年,意大利菲亚特汽车成为第一个、也是最大胆的抄底者。经过一系列繁杂的法律程序后,菲亚特汽车10日已经火速展开了收购克莱斯勒汽车核心资产的行动。在剥离了原克莱斯勒汽车某些债务后,名为“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公司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大股东之一的菲亚特将一举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集团。

      海外一致认为,菲亚特几乎是白捡了个便宜。因为,按照双方的协议,菲亚特无需出资,只需要出相关技术等无形资产就能得到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但这种白捡的便宜是建立在菲亚特汽车拥有小型车平台这个前提上,也难怪克莱斯勒及美国政府仍同意这笔交易。

      通用汽车出售欧宝资产则引起了罕见的角逐。俄联邦储蓄银行联手麦格纳国际公司,击败菲亚特汽车,购得欧宝汽车。未来新欧宝汽车将由多家股东构成,其中通用汽车、俄联邦储蓄银行各持股35%,麦格纳国际持股20%,欧宝员工持股10%。隐藏在欧宝争夺战背后的是俄罗斯汽车崛起战略。未来麦格纳国际公司将和俄罗斯嘎斯汽车公司联盟,将新欧宝汽车打入俄罗斯市场。新欧宝年产量从约150万辆提升至500万辆,其中100万辆将在俄罗斯销售。连俄罗斯总理普京也称,希望欧宝汽车的整合计划能纳入俄罗斯汽车发展战略。

      

      民企国企抄底的不同遭遇

      与菲亚特汽车、麦格纳国际公司相比,中国抄底海外美国汽车资产显得有些尴尬。尽管近两年海外并购势头迅猛,从2002年的2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但近年来尚无出海并购整车资产的例子。

      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告诉记者,5月29日就收购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品牌达成谅解备忘录。按照协议,“腾中重工将享有使用悍马品牌及设计的权利,以及拥有其高管团队及营运团队。腾中重工还将承续与悍马的现行的经销商合约。但生产厂的出售并未包括在谅解备忘录之中。在交易结束后,通用计划按照合同在美国继续为悍马生产汽车。”尽管腾中重工未透露具体交易金额,但外界传言交易金额约为1亿美元。腾中重工如成功收购悍马,将填补近年来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空白纪录。

      尽管腾中重工希望借机迅速进入国际高端越野车制造行业,而杨毅表示公司确有抄底的实力,但海内外仍然质疑声四起。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三方面:一、腾中重工此前并未涉足汽车业;二、腾中重工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完成收购;三、大马力的悍马并非为政府鼓励的节能环保车型,与未来我国汽车发展的方向相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在佩服腾中重工海外抄底勇气的同时,也为它捏了把汗。在熊传林看来,保留美国3000员工就是相当大的支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将海外并购看作买房按揭,前期交付首期,收购后的运作需要更大的投入。

      与民营抄底受质疑相比,国企海外收购的阻力和压力更大。昨日,再次被传出将参与收购美国汽车资产后,北汽集团高层告诉记者,“国企出海很难抄到底。出售方听说是国企,就很难压低价格了。”

      “国企进行海外收购时,通常单子比较大;而海外相关监管部门不批准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上海旭迪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蒋萍指出。此前,中铝斥资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已被澳大利亚明确拒绝;4年前,中海油大手笔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也以失败告终。

      昨日,一位国有企业高层表示,其实在海外竞购时,国有企业担心的东西很多。比如说并购后的成效,毕竟前几年收购失败的案例太多了。尽管从价格上看,目前海外收购的显性成本比前几年低得多,极可能确实抄到底了,但隐性成本和前车之鉴让企业不敢贸然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