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特别报道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特别报道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6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中国采购团
    四面出击的三层意义
    新能源振兴是大国兴起的力量之源
    潜规则:掏钱就能买“名牌”
    滞胀因果关系复杂
    通胀预期证据不足
    中投
    为什么突然180°大转弯
    经济与金融背离
    隐藏趋势发展潜在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投为什么突然180°大转弯
    2009年06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付瑞雪
      ⊙付瑞雪

      

      去年年底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不抄底不救市不再投资西方金融机构”言犹在耳,中投突然180°大转弯,再次出资12亿美元增持摩根士丹利股权。

      细细分析,中投实际上是在帮助摩根士丹利提前归还去年在金融危机时向美国政府所借的救助资金。6月2日21时,大摩宣布发售约22亿美元普通股,以争取6月底前全部偿还美国政府“问题资产收购计划”的优先股贷款。6月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允许10家大型金融机构归还总额约为68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资金,其中摩根士丹利在名单之列。这充分说明,大摩着急筹钱,并非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并不是有安全性高、赢利性大的投融资对象,而是为了向美国政府赎身,摆脱美国政府对其贷款出借、人才雇佣及高管薪酬等方面的限制。

      这就不免使得国人对中投出资12亿美元增持大摩股份的担忧。

      一来,摩根士丹利筹资的目的“不纯”,筹资没有明确的回报项目和安全性基础做支撑。为了还账和摆脱束缚而筹资,作为投资者来说,替别人还账显然不能作为投资理由。二来,在国际金融危机没有见底的情况下,新一轮全球资产、金融泡沫已经在快速泛起,这个当口还不到出海投资的时候,特别是不能投资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的投资银行。至于 “大摩是全球一流的投资银行,拥有全球化经营网络和品种齐全的产品线”云云,简直是伤疤还没有好就忘了痛。前年,平安集团投资富通集团时,说的不是也是这样的话吗?美国几大投资银行哪一个不是“全球一流”的百年老店,结果还不是在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率先倒下吗?

      一句话,目前增持美国的投资银行绝不是上策。且不说大摩本身现在也是是非缠身,近来陷入的“贿赂门”纠纷还没有洗清;同时,摩根士丹利正在由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究竟能否转型成功,一切都存在相当多的变数。

      不知中投突然增持大摩,究竟出于什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