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观念艺术弄潮儿金盆洗手
科拉松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先锋艺术的弄潮儿,但在80年代却“金盆洗手”,一度停止了艺术创作,直到1992年才再度出山,举办个展“土地测量员战略”(Estrategias del agrimensor),重回艺术舞台。谈到这个转折时他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他发展了一种“概念主义”艺术,其基点,是如何定义人类与图像的关系,因为当时出现了电视,加上以图像为主的杂志的流行,人类社会进入图像时代,使绘画为主的艺术受到挑战。80年代,他注意到自己的想法可以概括为平面设计,由此开始反思传统的艺术图像与后来的设计图像的区别和意义。其结果,就是在90年代复出后,回到了艺术创作最初的元素:画布、油彩等原始的要素。
他在回顾这段心路历程时强调,当时他看到年轻人用摄影、摄像来创作,认为那些作品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媒体。影像艺术家的称呼是错误的,他们做的属于媒体的范畴而非是艺术的范畴。艺术创作还是要用绘画。他还说,他本人在80年代也搞过摄影、摄像创作,发现并未给艺术带来新的东西。他现在给客户做的录像和在美术馆展出的录像并无太大的区别。他认为,这是当代艺术迅速发展带来的迷惘,随着波普艺术等观念艺术打破了流行与艺术之间的边界,也带来了艺术本身是什么的困惑。
要做欧洲画派的传人
他在上世纪80年代停止了“概念艺术”的创作。他表示,他从90年代后至今的创作都是纯粹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他强调,从上世纪70年代潜心“概念艺术”,到今天回到纯艺术,是艺术的进化而非对观念艺术的简单否定。他还说,现在他越来越感兴趣的是绘画,而且是用纸而非画布来作画。他透露,他还在为客户做设计。他形容他的纯艺术创作与设计工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间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两者都使用形象和色彩,即造型语言带来的审美的共同点。
他还说,他要做欧洲画派的传人。他强调,绘画与色彩之间什么更重要?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就开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他的创作就以此为重点,有时侧重绘画,有时侧重色彩。他说:“我不想做先锋派艺术家,而想做经典艺术家。”他解释,所谓经典艺术家指的是毕加索、马蒂斯、塔比亚斯等现代主义大师。他们已经从“先锋派”进入了美术馆,成为经典艺术家。
喜欢中国书法和诗歌
说到欧洲画派,他认为这个源自佛罗伦萨的画派从15世纪一直绵延至今。他强调,虽然从米开朗琪罗到塞尚再到毕加索,欧洲绘画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但其艺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有紧密的联系,对此不应过多看重时代的因素,要看内容而不仅是看形式的变化。那是“流”的过程,是有联系的。虽然具体的作品中表现的题材、主题不同,细节却很相似,如米开朗琪罗到与塞尚画的柠檬是一样的。虽然他们笔下的柠檬有色彩与轮廓的区别,但对细节的关注,甚至对周围环境、对气氛的关注,却是一脉相承的。他还说,他的展览虽然叫抽象绘画与雕塑展,但所展示的作品却也有具象的成分,只是并不反映现实。
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内地,但他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他对中国的书法、诗歌很感兴趣,想把这两样东西引入自己的艺术。他既喜欢中国古诗如李白的诗歌,也喜欢中国现代诗歌。他感觉与西方的诗歌以描述为主不同,中国诗歌注重情绪的表达,常常使用象征手法。他还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中,有的作品似乎是对欧洲美术史的错误理解,而不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