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专 版
  • 10: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6 1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专题
    科拉松:从观念艺术回归纯艺术
    金沙:旅澳华人艺术家是最大看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沙:旅澳华人艺术家是最大看点
    2009年06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近日在位于上海莫干山路M50的99创意中心,举办了中澳当代艺术展《中间》。展览最大的看点是15位参展艺术家,分别由5位中国艺术家、5位澳大利亚艺术家以及5位旅澳华人艺术家组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艺术家阵容?记者对策展人,旅澳华人艺术家金沙作了专访。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一个纯西方的展览

      身为旅澳华人艺术家,金沙表示,这个展览虽然是有关中国文化的,但又是纯西方的展览,是澳大利亚的美术馆办的展览。他们邀请金沙做策展人,让他出展览概念,要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展览。金沙强调,其背景,就是这几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中澳关系更紧密,也使参与展览的各方,包括艺术家、美术馆、画廊与赞助商,都愿意参与这样的交流。这是这几年的现象。其中经济的作用很大,但不可否认西方对中国文化本身的兴趣。

      金沙透露,在选择艺术家方面,5位中国艺术家与5位旅澳华人艺术家由他来选定,而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则由美术馆提供艺术家的资料,双方共同选定。

      

      中国艺术家VS旅澳艺术家

      金沙透露,这个展览最初的创意,是把中国当代艺术家与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例是对半开:6:6。

      他说,这两组艺术家的年龄全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受的教育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他们中一部分人80年代去了澳洲,一部分则留在中国。留在中国的,经历了中国几千年来最大的变化;而去澳洲的,则要适应澳洲的文化。他们两者的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文化作为母体文化,最后在每一个艺术家身上因为他们的经历与所在的地域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区别。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做展览会很有趣。

      他又说,探讨的结果,发现这种比较还可以延伸,因为澳大利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可以把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放在一起比较。最后,决定加上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比例是5:5:5。

      

      最有趣的是旅澳华人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中最有趣的是旅澳华人艺术家,他们是阿仙、关伟、郭健、刘晓先、沈少民,还有金沙本人。金沙表示,入选的是在澳大利亚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而他们的作品中最明显的是中国文化的烙印。他说,在澳大利亚杰出的华人艺术家不多,已经定位的就这么几位,再加上必须是从事当代艺术的以及年龄等因素的限制,结果就这么几个。他们的共同点是有历史的沉重感,有对现实的忧虑,在艺术创作上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如刘晓先的作品《弈》和《食之道》:表明中西方文化的“和谐的冲突”,《弈》中的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就各有一套博弈规则。他透露,除了参展的那件用陶瓷做的作品之外,《弈》还有用木雕创作的。

      金沙谈到他自己的作品时则表示,他采用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工笔画的手法,但画面效果是西方古典油画的。这种观念、手法和效果的对立,表明拥有传统手法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观念,一切技法都服务于主题。

      

      中国艺术家都是工笔画家

      中国当代艺术家为什么没有选择目前最红的艺术家?对此,金沙的解释是,展览由中国文化的内线串起来,所以选择的都是从中国传统绘画工笔画中走出来的艺术家。他们的表现手法、观念与西方当代艺术截然不同。能不能进入当代艺术领域?金沙认为,展览的结果证明这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张庆、吕彭的作品,都很受重视。

      身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的秘书长,金沙似乎对工笔画情有独钟。1998年去澳洲的他,画工笔画出身,2001年响应老会长潘絜兹的感召回国,目前是中国澳洲各待半年。他透露,今年画会举办了建国后最大规模的工笔画展览《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小幅工笔画全国展览》,首次提出了工笔画的当代探索。他认为,工笔画遇到了从传统转向当代的很好的时机:一、工笔画前几年基本没有参与西方当代艺术事件,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特别少;二、工笔画包容力很强,可以借鉴许多其它兄弟花种的技巧效果;三、工笔画一直是旁观者,其他画种的教训与经验可以利用,可以少走弯路。另外,工笔画的表现力丰富,对观念的表达、思想的驾驭更自由,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张力、包容力,是水墨画无可比拟的。

      

      华人艺术家纷纷海归

      说到其他几位旅澳华人艺术家,金沙说,像沈少民那样,几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回国后定型的。目前,阿仙、刘晓先是只在中国做作品,生活仍在澳洲;而沈少民、关伟都已举家回国。北京出生的金沙强调,北京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都市,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尤其在艺术方面很有吸引力,足以吸引已经出国的艺术家回流。

      他还指出,中国艺术市场由于这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市场;中国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还有国际展览的机会;建立工作室的成本也比较低,因此,许多海外华人艺术家会选择海归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