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有个特点,就是只有齐奏,没有交响效果。如滥竽充数中的那位就因为齐宣王爱听齐奏,连乐谱都不懂,愣是在国家级乐团里混了好多年。后来齐缗王上台,爱听独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那位赶紧辞职了。
与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不一样的是,交响乐给人的感觉更复杂、更恢弘、更深厚,更多的乐器配合得浑然一体,诠释的意义更丰富、更深远、更震撼、更有冲击力。不得了。说白了,让人感觉自己更像个发烧友、音乐人。您想,钢琴那么一弹,大中小提琴那么一拉,黑白管那么一吹,长号圆号小号那么一闹腾,指挥的指挥棒和头发一起飘然飞舞,如果再加上笙管笛箫、二胡唢呐锣鼓点,那感觉是盖了帽了!
好的音乐、歌曲让人唱(或者听)的时候,那种感觉不是作者的歌,而是自己的,真正是自己写出来的作品,虽然自己肯定写不出来。
所以,交响乐好听。
做投资研究的时间长了,越做胆子越小。比如,对周期性行业的琢磨就越来越谨慎,因为感觉这里面的难度越来越大。
就拿资源股来说,这个过程太复杂了。一要研究宏观经济,处于什么周期和阶段?去库存化到什么程度了?大规模的投资拉动能产生多大的需求?二要考虑世界上的供给量,哪儿哪儿的政治局势稳定么?会不会影响生产?三要看看替代品,看石油不能不看看煤炭吧?四要研究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怎么样啊?五要分析上市公司,有没有储量啊?有多大储量啊?最近买矿了没有?价格比内在价值咋样?有安全边际吗?六要分析个股的技术走势,股价的跳水完了没有?
这六个步骤走下来,才算完成了资源股的分析过程。但是,假设每一步我们分析的正确率高达90%的话,最终的正确率有多大呢?就是0.9的六次方,0.531441。闹腾了半天,53.14%,比猜硬币正反面的概率大得有限。
同样,所谓的自上而下选股——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办法,也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先看宏观经济,再看行业趋势,最后选出个股。说白了,这个逻辑和资源股的研究是一样的,一步步走下来,每一步都不简单。
从浅层次说,每一步都很难。研究宏观经济,要有宏观经济学家的水平;分析行业,要有行业学会秘书长的水平;选股,要有投资专家的水平。
从深层次说,这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好比说1/x,在x越来越大的时候,结果肯定是逐渐趋于0的,是收敛的。但非线性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分叉的,这个难度太大了。
当然,如果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或者短时间内去搏杀,那就更麻烦。我们假设时间是t,t越小,1/t的结果就越大,而且越发散,不稳定。这就叫与时间为敌。
从上而下地分析股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觉、某一行业或很多行业专家的感觉、投资专家的感觉,一股脑儿都找到了。
但快感不等于结果。
如果等待最荒诞、最极端的时候采取行动,其实把握很大,而且很明了,几乎不用分析,八毛钱一斤的鸡蛋还用得着讨论么?只是这样的机会要长期等待,一般人可没有这个耐心。
听交响乐的时候,还是交响一点好;投资的时候,最好还是单一点,别让那么多的“乐器”把自己闹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