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商文 屈红燕
随着IPO重启的步步临近,有关重启首单(首批)的猜测近日也不断传出:先是中国建筑,后有成渝高速,而桂林三金药业和浙江万马电缆则成为最新上榜企业。
尽管桂林三金药业、浙江万马电缆两家企业尚未拿到发行批文,但种种迹象显示,这两家企业夺得IPO重启首单的可能性非常大。记者获悉,这两家企业的发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相关材料也已上报。除这两家企业外,联合证券保荐的家润多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也有望现身在首批重启企业名单中。
在首批发行企业之外,相关保荐人士透露,此后发行的项目将不再经过严格的“选秀”过程,只需要按照正常的程序等待审批即可。
另据了解,因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实施之后首批进行的IPO项目具有示范效应,证监会将不再针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出台操作指导,首批IPO发行项目的申购、询价等操作细节将成为以后项目的“样板”。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可逆转,但市场化的过程无疑是充满艰辛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是否理性、询价的市盈率是否过高依然是保荐机构人士和监管部门最担心的问题。
保荐机构人士表示,因为中小板股票盘子小,非常担心因为投资者不理性,将发行价询上了天,市盈率高企从而透支上市企业若干年的业绩增长,将对整个股票市场平稳运行非常不利。询价结果是否合理是考验本次IPO首批发行项目成败与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保荐机构人士希望,相关各方能够加强对投资者的约束和教育,让投资者真正承担起“买者自负”的责任。
将询价结果作为考察本次发行询价制度改革成败的量化指标自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少专业人士也提出,不必过分看重上市后的股价表现,而应从更加本质的层面对这一问题做出判断。
专业人士指出,此次发行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要使询价过程进一步市场化。换句话说,只要在询价、定价过程中,发行人和投资人的想法得到了真实体现,最后的结果是反映了真实意愿的,无论是高是低,这一价格都是市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