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2:行情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6 19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关注金融危机下对外贸易的“土豆效应”
    外向型经济到了
    需要反思的时候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可能取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金融危机下对外贸易的“土豆效应”
    2009年06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促使他们放弃消费高端产品而转向购买中低端产品(如土豆)。如果危机越严重,那么消费者就越偏好于购买或消费中低端产品。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土豆效应”。今年以来,尽管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十分严峻,但也出现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于整体出口的新亮点。这说明,我国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明显的“土豆效应”,并对今年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与影响。

      ⊙梁达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形势下,我国的进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在今年前五个月出口中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出口形势优于整体出口,且表现良好,这主要集中在玩具、家具、纺织、服装、制鞋和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讨论了“土豆效应”。土豆是一种非常强的低档商品,当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少买肉并多买土豆。危机越严重,“土豆效应”越明显,在经济学上将这一现象称为“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产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增加低成本产品的销售,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倾向于价格低廉的中低端产品而非高端产品。

      今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但我国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明显的“土豆效应”。一方面,这表明我国出口产品仍然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强大的“中国制造”的韧性仍然不可摧毁;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生产经营企业仍存在着很多商机。外贸企业如果能够顺势而为、灵活应对,完全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还能做到逆势上扬。

      据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76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4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3373.5亿美元,同比下降28%。一般贸易进出口表现好于总体,降幅小于同期总体进出口降幅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26.8%,仍处于低谷。此外,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出口21.8%的总体降幅。其中5月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2.8%,明显好于出口总值26.4%的降幅。

      具体而言,1至5月累计,在出口重点商品中,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8.1%,鞋类出口下降2.2%,明显低于整体出口额的降幅。其中,5月份服装出口额比上月增长0.5%,鞋类出口比上月增长3.7%。从5月份的数据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明显收窄。由此可见,今年外贸出口的“土豆效应”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透过这一现象,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第一,经营理念需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关键是改变了消费结构。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消费信心下挫,一些居民减少了消费弹性大的商品消费(如奢侈品和高档品等),但金融危机对消费刚性大的食品、日用品影响却相对有限。

      近几年来,对零售总额增长贡献比较大的商品是汽车及燃油、食品、服装以及电子电器产品。这些商品中,食品和服装属于刚性消费。在价格稳定情况下,每年的增长是比较稳定的,家电和通讯产品市场饱和度已经较高,消费增长主要依靠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价格趋于下降情况下,消费者会加快汽车、家电等产品的更新速度,增加一定的购买量。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到,廉价产品供应商在销售额增长方面会成为赢家,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对质优、价廉和物美的中国产品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者需要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经营策率。要重视市场细分,进行消费品市场的合理定位。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寻找目标市场,合理定位,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要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环境出发,研究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特色化经营,逐步改变消费品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

      第二,出口好转可能延续。今年2月份以来,美国以私人消费支出为代表的大部分领先经济指标均出现了企稳或恢复迹象,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也有可能触底,这将在外需方面对中国出口产生积极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多次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尤其是调高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充分说明了目前国家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高度重视,这一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具体效果将日渐显现。例如,以纺织服装类为例,如果用足出口退税则可增加行业利润120-130亿元,相当于增加整体行业利润的10-12%。如果未来政策进一步到位,再结合外需触底复苏,将对中国出口好转构成较强的支撑,也对正在形成中的“超级大土豆”将产生良好的促进效应。

      第三,进一步保持或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尤为重要。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已经显著提高,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高,颇具竞争力。自1995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持续实现较高增长,主要的客户集中在欧洲、北美,亚洲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企业经过多年的生产和经营,生产的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客户关系也较为稳定。目前,相关出口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中东市场有可能成为未来增长的新亮点。

      在金融危机没有消退的情况下,中国产品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空间仍有很大潜力。一是性价比提高提升中国产品的外部吸引力。如受益于输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一些热门类别服装产品出口攀升,再次验证了我国纺织品质优价廉的强劲竞争优势;二是出口企业成本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所降低,部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已经有所降低。

      第四,外贸企业不妨在“土豆效应”中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基于国际贸易的现状、中国制造特征及政策导向,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充分运用“土豆效应”原理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辟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导向,既能做到增加出口达到保增长的目标,更应注意调整结构,注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能仅仅为了增加出口而出口。

      今年下半年,受外需萎缩和国际贸易低迷等影响,我国的外贸形势将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据IMF的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收缩1.3%;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另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将步入高发期,而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禁止或限制进口等保护措施,开拓市场难度增大。在国际贸易日益严峻复杂之时,出口企业有必要灵活应对,根据中国制造的特点,既要重视“土豆效应”提高出口份额,又要加强结构调整。

      但是,也必须看到,国家出台的进一步稳定外需的多项政策措施,对稳定外需,促进出口增长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对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总体而言,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萧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外部市场的萎缩和需求下降,使得我国的出口变得更加困难,大量外向型的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出现大幅度缩减,甚至倒闭、破产。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及时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战略决策,不少企业也调整了经营战略。这些都对稳定外需、保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稳定就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系高级经济师,本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