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焦点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6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询价将成试金石 新股遭恶炒可能性降低
    提高居民消费成为
    中国经济亟待解决难题
    国有股转持
    对资本市场是实质利好
    张卓元:须着力解决四大失衡
    应形成申购新股合理回报预期
    张燕生:经济复苏势头尚不稳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形成申购新股合理回报预期
    2009年06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翀
      ⊙本报记者 周翀

      

      今日,三金药业将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开始初步询价,并在北京进行现场推介。面对IPO重启,投行人士提醒投资者应形成合理的申购新股回报预期。

      “在2000年至2009年期间,A股市场仅有在2004年发行的三单首日破发。”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同期,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上海(大盘股)和深圳(中小板)比较,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9.77%、48.43%、68.12%、17.37%、117.69%和137.39%。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看,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之后,A股市场首日收益率将可能有所下降,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也可能有所增加。”上述投行人士提醒说,根据该公司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5月,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主要市场首日破发占发行总数的比例均值分别为18.29%、8.45%、18.16%和 24.96%,也就是说,首日破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仅首日破发普遍存在,在市场表现不理想的时候,破发甚至会成为新股发行的常态。”北京一家合资券商投行负责人说,主要市场融资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IPO上市首日破发情况统计显示,美国2006年破发27只,占比18%,2007年破发45只,占比20%,到2008年破发17只,占比高达50%;同期,香港市场的破发比分别为7%、19%和57%;新加坡市场则为33%、41%和100%,表现更加显著。

      从A股市场发展历程看,首日收益率与二级市场走势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例如,2001年至2005年A股市场低迷时期,首日收益率均值逐年下降,2005年14单IPO的首日收益率均值仅为47.53%;2006年至2007年,A股市场全面复苏并快速上涨,2007年首日收益率高达193.07%;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的拖累和快速上涨带来的估值压力,A股市场出现深幅调整,IPO首日收益率也降至114.87%,其中大盘股收益率下降至约48%。

      “我国新股‘零破发’的纪录使投资者形成了打新股绝对盈利的预期,因此滋生了大量的追求短期利益而非看中发行人长期投资价值的炒作行为,加剧了一二级市场的不合理价差以及货币市场的压力。”上述合资投行人士说,投资者对新股回报的不合理预期助长了投资者在报价时“压价”和“打新”的投机行为,对合理定价机制形成直接冲击。

      “由于未来新股上市后很可能在首日跌破发行价,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来讲,申购新股将不再是无风险收益。”该人士提醒说。亦有投行人士认为,打破“新股不败”预期,除了券商要推进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外,也需要新股破发的惨痛教训,破除投资者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为惯性,而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实现成熟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经历了新股破发的教训后,投资者将对申购新股的收益和风险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其投资行为才真正会从短期的利益驱动型转变为长期的价值驱动型,从而对新股发行价格形成合理预期。”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