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来,国内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同时,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股票价格指数也一路向上。另外,5月的财政收入更是结束了之前连续7个月的跌势,出现了4.8%的增幅。所有这些也使得世界银行在新一期的报告中将中国的GDP增长率预测从6.5%调高到了7.2%。
但这只是整个经济体的某个局部现象,从整体上看,依旧有不少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未摆脱“危机”的阴影。我国5月和1至5月的出口总值分别同比下降26.4%和21.8%。这表明,曾对我国经济增长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外贸出口引擎并没有得到恢复。此外,如火如荼、成果卓著的政府投资并没有带动民营资本投资的扩大,而能否带动民营资本投资的跟进(不是GDP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才是衡量政府投资是否有效的更“实质性”依据。
所以,我们目前感受到的经济回暖,只是政府刺激政策的结果:宽松的货币环境、巨额的政府投资,民营资本却“按兵不动”。这样的结果是,经济复苏就只能仅仅立足于基建、房地产等几个行业,从而也难免促使国内的经济增长结构更趋失衡。不难看出,按照当前的这种经济复苏模式,我们至今看到的经济复苏虽然有了速度,却少了质量。
在经济增长率每况愈下的时候,有必要通过政府当机立断的强大投资,暂时稳定住某些重要经济指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住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经济未来的信心。因为对于处在危机边缘的经济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过,在一段时期之后,当其他的经济增长引擎(如外贸出口)逐渐恢复之时,笔者认为,在针对经济复苏的政策上,我们就该更多地考虑发展的实质而不是速度了。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首先,经济已经度过了“信心脆弱期”,消费需求正逐步恢复,CPI的下降速度也已趋缓。其次,虽然外贸出口额的同比增长速度依旧大幅下跌,但是5月的外贸环比增长速度却已开始止跌。最后,在民营资本没有扩大投资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却过早地恢复了繁荣,政策决策者不能不对此保持警惕。
太多的信号显示,目前正是需要对经济政策实行微调的时候。如何有效引导民营投资稳健成长,考验着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