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个股查参厅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6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期待公开
    财政赤字细节
    全球经济重心在东移 中国发展模式待转变
    从稳定地产业看良性互动效应——通胀预期下的应对之道之二
    关注经济真正触底的标志——失业率
    只有速度没有质量
    经济将更趋失衡
    果然“六连号”申报材料全系伪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稳定地产业看良性互动效应——通胀预期下的应对之道之二
    2009年06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国旺
      从稳定地产业看良性互动效应

      ——通胀预期下的应对之道之二

      李国旺

      全球反危机以抢救和保护资本利益为诉求,结果造成资本衍生品即大宗商品等价格的急速反弹,厂商的投资成本在低利率条件下反而实质上升,造成全社会的通胀预期。那么,在通胀预期下,厂商能够做什么?这要看厂商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力量再作具体分析。因为通胀预期一旦转化为经济行动,就成了影响整体经济运行轨迹的力量, 因为群体预期必然在经济生活中影响生产和消费,厂商不仅面临成本控制问题,还得对产品的销路有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空间。

      当经济理论界在热烈讨论“通胀”预期时,政策部门必然承受通胀舆论压力,有可能调整前期宽松货币政策,对厂商的信贷行为从严处理,就可能成为信贷政策的自觉选择。这种从严处理厂商信贷的行为,有一个高尚的说法,即严格风险控制,防止风险向金融机构蔓延。

      从纯粹的理论意义上说,无论是理论界、金融界还是实业界,严格控制风险都是值得肯定。但正如2008年严格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会导致厂商仅仅因为流动性不足而破产一样,如果以PMI表现的刚刚启动的厂商投资积极性因为流动性紧缩措施而夭折,将来再次启动宽松政策,可能花费更大的社会成本。所以笔者以为,所谓的“不折腾”的经济学解释,就是让政策的效果最大化,防止因为政策预期的波动而扰乱了厂商正常的经营行为。

      当前我国面临的困难,不是政府力量主导的投资不足,而是民间资本能否随政策闻鸡起舞,从而制造出投资政策的乘数效应。比如,地产业已经热起来了,但地产投资的增长还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还是地产商对政策趋势吃不透,生怕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变。近日,中央强力发出的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防止经济复苏出现波动,确实是稳定了包括地产商在内所有厂商政策预期。

      去年下半年,在理论界和投资界一片看空地产行业的时候,笔者认为地产业2009年会稳定发展。去年秋天,根据危机进展和反危机将出台的投资政策,必然产生新的产能。鉴于地产业上接几十个产业下连千家万户,同时具备投资和消费、资本品和商品的复合属性,地产已成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地产商利益、国际资本利益和居民利益交叉纠缠的品种和平台。不稳定地产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外需的消失,国家推出的产业振兴规划将无法消化其庞大的产出;不稳定地产业或者放任地产价格过度下跌,在现有财政分配体制下,多数地方政府因为预算外收入的消失而捉襟见肘,进而影响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不稳定地产业,不仅是地产商可能破产,其反作用于商业银行的力量将会极具破坏性,从而形成中国式的金融危机;不稳定地产业,不仅是居民的财产缩水问题,还将形成负面的消费预期,进而恶化中国的消费市场,从而将反危机的正面力量化解于无形。

      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国家、地方、地产商、居民的利益博弈态势和产业地位看,笔者认为,反危机的正确措施不是打压地产业,而是稳定地产业。既然地产承担着反危机中保增长的重任,在经济还没有真正复苏的时候,地产业在未来几年还可能会稳定发展,特别是地产业作为资本属性的时候。

      在反危机中,由于地产业的资本属性,随同资本市场、资本衍生的大宗商品市场率先启动。由于其吸纳资金的巨大功能,根据2001年至2005年中国地产业的发展经验,只要地产业稳定发展,通胀就可能是温和的,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就会形成良性互动效应。如果这一判断是成立的,其他行业的厂商,就得根据其产业地位,面对通胀预期,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

      通胀预期有利于资本品、资本衍生品如黄金、可以进行期货交易的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些产业的厂商适度扩大股权投资和适度增加资本衍生品的库存积累,可能是明智的应对举措;基础建设和装备制造业,两年内逐步加大投资,以保证投资产能扩大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增长的吻合;物流商业及其他为消费服务的行业,有可能因为中国农村改革、保障改革等因素而在扩容的时候伴随产业升级。

      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国内制造加工业不仅要眼睛对外,还要致力满足十三亿人民的日常需要。在金融危机与道德危机的面前,如果能够提供健康安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厂商无论处于产业链条什么位置,都将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因此,面对通胀预期,厂商重点仍然是管好产品品质定位,由此稳固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