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6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周长江:
    新个展纪念抽象艺术20年
    新作自觉采用中国文化的方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周长江:新个展纪念抽象艺术20年
    2009年06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周长江,1950年4月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曾参加过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3年首届亚太地区当代艺术三年展,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1998年《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1999年《第十四届亚洲国际艺术展》,2000年《20世纪中国油画回顾展》,2001年《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等重要展览。
      永不消失的记忆 2001
      互补09.2
      互补08.12
      我认为传统哲学的精华在于“互补”兼容的中庸之道,在现代文化中极富包容性,它喻示永恒的对立统一,展现无所不在的两极冲突:理性与感性、物质和精神、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周长江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近日,在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举办了著名艺术家周长江的个展《天·人之问》。艺术馆馆长李旭表示,这是周长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学术个展,正如其主题“天·人之问”所展示的,体现着艺术家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怀。

      

      新作脱离单一平面

      在展览现场,周长江带着记者在展厅里转了一圈,让记者充分体验了艺术家创作手段的丰富多彩:展厅门外墙上的一组黑色的作品,周长江透露那是用黑颜料或者铅笔,甚至扎洞等在废弃的颜料盒上做的,可以表现不同肌理、色彩效果的“黑色”;进门的《重叠的新译经文》曾在1996年参加首届上海双年展而引起国际反响,这次展示的是复制品,作品中的照片从原来的圣像改成了时事照片;《互补08.2》则是十一联画的大作品,虽然是布面油画,但使用了沙、纸筋、油画底料、小纸片、有拼缝的布料等多种材料;《永不消逝的记忆》创作于“9·11”事件的当年,那是一组蜡封在木框里的记录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灾难的画面;《标识》则把各种标识描绘在拼接在一起的麻布上,仿佛是中国古人把玩的长卷。

      全场最令人瞩目的作品,则是他为这个个展专门创作的4米高、6米宽的大作《天·人之问》,十字构图的画面中突起了一块,画面上也做了藕断丝连的区隔。对此,李旭指出,这件新作让绘画脱离了单一平面,走向三度空间,这样的尝试,更预示着“互补系列”的全新发展方向。

      

      “互补系列”贯穿始终

      李旭指出,周长江是上海现代艺术界的重要代表人物。1980年代中期,他开创了著名的“互补系列”,20多年来,这个充满思辨色彩和人文关怀的作品系列次第展开。尽管每一幅作品都有着特别的标题,但绝大多数仍可归类到这个漫长而精彩的系列之中。

      他认为,在周长江的创作里,“互补”是对东方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天与地、阴与阳、昼与夜、黑与白、男与女……都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之中,并在此消彼长、周而复始的循环中相互依存。他还指出,从具体的视觉形式来看,“互补”的观念体现于造型、色彩、笔触、肌理、媒介和文化符号等载体之上。周长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符码化视觉语言,借助这样的语言,他在作品中展开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寓意深远的对话。

      纪念抽象艺术20年

      李旭还特别指出,1989年,周长江的《互补系列N0.120》曾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荣获银奖,创造了非具象类艺术作品在中国大陆获得的最高官方奖项,似乎意味着抽象艺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因此在20年后的今天,他以这个新展览,来纪念这个有着历史意义的文化事件。

      他又指出,周长江的创作不是纯抽象,对此艺术界中有争论。他认为周长江是泛抽象的艺术家,把抽象艺术延伸了,延伸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领域。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写实符号可以辨认。如“互补系列”讲究对应,表现男女、阴阳、天地等,画面上有符号。

      他又表示,尽管如此,周长江的作品也参加了当年由他策划的“形而上”的展览。他认为,周长江走了中间路线。这条路很难,也很智慧,是一个特殊的个案。从上世纪年代起,周长江参加一些重要展览,在艺术圈扮演了沟通民间与官方的重要角色,身份复杂,经历丰富,艺术作品也是复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