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金融·调查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焦点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版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6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消费模式不变 增长方式难变
    以金融泡沫刺激经济发展
    此路不通
    伯南克何时开始收紧货币?
    花旗声誉又遭重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消费模式不变 增长方式难变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肖立见 林志平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发挥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套马车”领头马的作用,尽快促使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模式向适度消费模式转变。而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模式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转变消费模式,就必须以强化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在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保障项目、提高社会保障力度上拿出大动作。

      ⊙肖立见 林志平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发挥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套马车”领头马的作用。然而,受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自发形成了保守消费的模式,严重地制约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发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最终拉动作用,非得尽快促使我国居民从保守消费模式向适度消费模式转变不可。

      概括起来,世界上存在三种消费模式:

      一是以美国居民为代表的超前消费模式,它的显著特点是居民透支未来的收入,储蓄较少。在超前消费模式形成之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超前消费模式形成之后并没有改变之前,其对经济增长的新的拉动作用趋向于零。但是,一旦改变这种超前消费模式为适度消费或保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就会很大。目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美国许多居民被迫限制了超前消费,而这加剧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因此,超前消费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二是以我国居民为代表的保守消费模式,显著特点是居民消费少于收入,居民储蓄余额较多。居民储蓄与居民当前消费表现出一种反向的关系,储蓄越多,当前消费越有限。保守消费模式不仅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能力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使银行个人存款大幅度增加并构成了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在客观上刺激了投资扩张。

      三是适度消费模式,它介于超前消费模式和保守消费模式之间,居民消费与收入大体平衡并有所节余。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费模式,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模式并非“与生俱来”。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很低,但消费品更为短缺,大多数消费品都凭票供应,当时根本不存在居民保守消费的问题。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模式是在市场化改革之后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后,家庭、个人生存与发展风险急剧增加,强化了家庭、个人的保险意识;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福利性保障”的格局被打破,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居民的保障需要,更强化了居民“家庭保障”的行为。许多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为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或潜在风险,不得不紧缩常规性消费开支,尽可能地增加储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大幅度、超常规增长,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同期GDP、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就是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模式的间接体现。

      既然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模式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变保守消费模式为适度消费模式,就要以强化社会保障为突破口。

      首先,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可供支配财力的增加,我国要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最终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的目标。第一步,将城市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第二步,将农村无子女户、无子户、独生子女户、丧失劳动能力户的人口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第三步,将其他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并最终实现我国全民社会保障的目标。

      其次,增加社会保障项目。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局限于失业、医疗和养老社会保障,教育、住房未纳入社会保障。随着教育、住房消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我国许多居民用于教育、住房的开支巨大,有的甚至倾其所有都难以解决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的费用问题。许多中低收入者节约常规性消费开支以增加储蓄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或未来子女教育问题和购买住房问题。因此,我国要将教育、住房纳入社会保障。如对城镇低收入户实行住房保障,提供廉租房、低价福利房等;如普及城乡12年制义务教育,大幅度降低居民普通教育的开支;如降低居民高等教育的费用开支并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对城镇、农村低收入户子女上大学或职业学校,实行免学费并提供助学金的保障制度等等。

      再者,提高社会保障力度。目前,我国现有的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在总体上还处于“低保”水平,实际上只发挥了“补充保障”的作用,离“基本保障”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社会保障项目的同时,要逐步提高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所有项目的社会保障力度,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基本保障”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淡化个人、家庭保障的功能,才能免除或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

      适度消费模式的建立,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所产生的积极的、综合的效应,比弥补强化社会保障所增加的开支要大得多。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证券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