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有一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名片。占地200多平方公里的“武汉·中国光谷”,正日益成为中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这里是中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及光电器件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这里聚集有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多家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这里还有国家级科研院所50多所,是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光谷”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园区需要发展,企业需要壮大。如同上个世纪美国“硅谷”成功借力纳斯达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高科技企业神话,中国的“光谷”也有类似的梦想。
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伴随着创业板的正式启动,“光谷”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或许将由此搭上幸福的快车。
创业板,这个重要的资本市场平台将给“光谷”带来怎样的发展契机?园区如何顺利对接资本市场,实现新的腾飞?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茜雯。
记者:东湖高新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高新区获得了怎样的成就?在产业集群方面有着怎样的特色?
孙茜雯: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这些年来,东湖高新区发挥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技术、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光通信产业方面,高新区光纤光缆生产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2%;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是中国重要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和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在移动通信产业方面,高新区现有移动通信设备、终端和配套产品生产企业30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已有芯片制造和封装、产品应用骨干企业14家,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已按期投产。在消费电子产业方面,现有企业24家,并成功引进了富士康项目。另外,高新区还有激光设备产品生产企业61家,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是中国重要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
除光电子信息产业外,东湖高新区在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等领域也已形成特色和规模。高新区现有环保产品生产企业51家、现代装备制造生产企业126家。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EDS在高新区建设的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已建成开业。总投资100亿元的光谷金融港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招商银行信用卡营运中心、交通银行客服中心和信用卡中心均已落户金融港。此外,在生物产业领域,去年11月,投资过百亿元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这有望成为继光电子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千亿元产业。
2008年,东湖高新区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37.42%;能源环保产业完成总收入314.13亿元,增长31.5%;装备制造业完成总收入319.38亿元,增长38.56%;高新技术服务业完成总收入465亿元,增长35.43%。同时,生物产业完成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33亿元。
记者:东湖高新区是湖北高科技企业的主要集聚地。近些年,不少企业从这里走向了资本市场。请简要介绍东湖高新区资本市场的总体情况。
孙茜雯: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现有上市公司20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1/3左右,占武汉市上市公司总数的半数以上。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累计达到131.33亿元,拉动社会投资400亿元。
2008年,在国内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东湖高新区助推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作在逆势中获得新突破。目前已有3家企业在全省率先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其中光迅科技已经发审会审核通过,预计今年发行。高新区上市公司再融资工作也呈现出良好态势,去年共有8家上市公司启动重组或再融资申请,其中3家完成再融资,2家再融资方案得到证监会受理。
在债券融资方面,高新区积极推进省科投公司8亿元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债券、高科集团5亿元TFT-LCD项目债券、高新区1亿元国家高新区中期票据、凯迪控股集团8亿元生物质发电项目债券等债券发行工作。同时,还组织当代集团等4家企业申请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目前已成为武汉首只、全国第四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上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前期工作也已启动。
在新三板试点推进方面,我们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科技部积极争取东湖高新区进入首批扩大试点园区,并筛选出首批40家企业作为新三板挂牌重点后备企业。截至目前,蓝星科技、武大有机硅、科益药业、海创电子等4家企业已经通过主办券商正式向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报了申报备案材料,并获得协会的认可。
另外,高新区还积极引导创投公司到园区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各类创投投资高新区企业资金近40亿元。其中包括美国IDG对华灿光电投资1000万美元,中国-比利时基金对中元华电投资近3000万元,上海博润对力源信息、江通动画投资近5000万元等等。
记者:对高新区以及园区内的企业而言,创业板的推出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孙茜雯:高新区现有2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多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目前,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积累、政府支持,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初步实现了技术产业化及市场培育,迫切需要利用大量资金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开拓。
创业板的推出,为实现以上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资本基础,也可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就业难题。同时,企业上市是规范企业运作的一个过程,高新区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借助上市契机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实现由家族治理企业向公众公司脱胎换骨的转变。
记者:东湖高新区有望成为湖北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地,目前,园区上市储备企业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首批候选企业的竞争力如何?都有什么特色?
孙茜雯:今年以来,为抢抓创业板上市机遇,东湖高新区对50家创业板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了逐家上门调研。最终,华中数控、江通动画、中元华电、银泰科技、新华扬、天喻信息、弘博软件教育等9家企业被确认为首批创业板上市重点后备企业。目前,多家企业已在湖北证监局辅导备案。
首批候选企业中,从财务指标看,大多数企业均具备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从企业创新能力看,各重点企业均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绝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可以说是各具特色。
记者:东湖高新区在推进企业上市,尤其是备战创业板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孙茜雯:我们在湖北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新区企业抓住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根据该实施意见,我们建立了企业改制上市的“绿色通道”,对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采取“一企一议”办法集中研究解决。为营造企业直接融资氛围,我们还积极打造上市政策宣传平台,组织编写了一系列实用手册,重点普及资本市场政策法规和企业改制上市的实务知识,举办了多期各种层面的企业上市推介会、培训班、动员会。
同时,我们还对区内2105家高新技术企业摸底,对99家重点股份公司和223家重点有限公司筛选,确立了高新区2008年-2010年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形成了上市后备企业梯队。
另外,我们积极引导中介机构及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进入高新区开展业务,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此外,还出台政策,通过补贴、奖励、贴息等方式,以小博大,引导社会和境外资本积极参与高新技术项目产业投资。2008年以来,在高新区注册的风险投资机构超过14家,注册资本达到38.2亿元。
记者:东湖高新区聚集了大批的还处在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如何孵化、扶持这些企业成长壮大,并顺利跨入上市企业梯队?
孙茜雯:为孵化、扶持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高新区已建设了创业中心、光谷创业街、光谷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等一批科技孵化器。其中,武大科技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基地。同时,正在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光电子企业孵化器、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等专业孵化器建设。目前,高新区孵化总面积90万平方米,已孵化科技项目2000多项,毕业企业1000多家,在孵企业突破1000家。
记者:请简要展望一下东湖高新区未来几年内资本市场的总体情况。
孙茜雯:到2015年,力争引进、新增上市公司(含挂牌企业)30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60亿-80亿元人民币,高新区上市公司总数达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