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信息披露
  • 7:特别报道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观点·评论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7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特别报道
    持有还是出货 温州炒房团内部分歧加大
    “温州炒房团”缘何成了作秀道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温州炒房团”缘何成了作秀道具
    2009年07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国栋
      ⊙本报记者 朱国栋

      

      6月中旬以来,关于“温州炒房团”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有媒体称,温州人抄底深圳楼市,某些楼盘价格因此暴涨30%。对于这些报道,饶明傅(化名)表示,“这种炒作手法,许多地产商5、6年前就在用了。”饶曾供职于温州某报房产部,是许多大型炒房团的组织者和发起人之一,目前已跳槽至温州某金融机构。

      饶明傅表示,地产商们之所以喜欢用温州炒房团来炒作自己的楼盘,是因为公众对温州人的投资眼光和投资能力比较迷信,认为温州投资客一进场,楼价肯定要大涨。

      “这些关于温州炒房团的报道我几乎都能背出来了,可以归纳为几要素:一是这些人方言难懂、衣着普通;二是出手大方,10分钟就拍板买个20-30套;三是报道中会点出某楼盘名称;四是放下话来,过段时间还要来买。”饶明傅笑着表示,“一般温州炒房客选择楼盘,对地段、容积率等很挑剔,实地勘察和比较就可能花几天时间,怎么可能看了10分钟就拍板买下20套呢?另外,‘温州人临走时放下话来说下次还要来买’的表述更是可笑,难道温州人放出这样的话是为了拉高房价然后过段时间自己接盘?”饶明傅判断,目前这段时间所谓的“温州炒房团”报道,绝大多数不必当真,因为某些楼盘炒作的痕迹太明显。

      事实上,类似的炒作手段,在温州早已不新鲜。根据饶明傅等人的介绍,媒体与开发商合谋,利用“温州炒房团”拉高房价和促销的手法,已形成一套固定模式。

      “温州炒房团”策划的大致操作模式是,外地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到温州招商(多数情况下温州本地媒体也会参与其中),然后不管你有没有投资意愿,把几十人、上百人拖到外地城市的售楼处,包吃包住,然后请当地媒体采访。

      不管温州人到底有没有买房,第二天当地的报纸上就有“温州炒房团光顾我市,某楼盘被预订一空”的新闻,然后开发商再向这家报纸投放若干版面的广告。消费者一向相信温州人的投资眼光,跟风买这个楼盘的业主就接踵而至。

      在这场开发商和媒体的利益合谋中,被编出来的“温州炒房团”实际上只是作秀道具,真正获利的是开发商和媒体,而被愚弄的则是消费者。

      在温州,充当“温州炒房团”组织者的往往是媒体。比如温州本地一家媒体组织的房产投资团会员达6000多人,不但温州市级媒体组织这种活动,连一些县级市的党报也参与其中。组织房产投资团能给温州媒体带来巨额收益,饶明傅供职的这家媒体,好的时候房产广告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

      叶华明是温州瓯海区的一家房产中介机构的职员,他曾代理过这样的生意,“今年4月,上海一个住宅项目让我组织100多个温州人到上海看房,买不买房都可以,每个客人包吃包住。”叶华明还接到过更夸张的生意,“2007年底时,深圳一楼盘要我们组织30个温州人到他们那边撑场面,只要拿着包在售楼处站站走走、说说话就行。”据叶华明介绍,该楼盘的开发商是某著名房产上市公司的项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