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7 1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吕楠:呼唤人类心灵的回归
    “永久留存的是作品,
    不是艺术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吕楠:呼唤人类心灵的回归
    2009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子
      《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系列
      《缅北监狱》系列
      《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精神病人》系列
      2007年,吕楠历时15年拍摄的“史诗”巨作三部曲在北京宋庄美术馆首度问世;2008年这部巨作又在广东美术馆全面展出。如今,他的最新摄影作品《缅北监狱》浮出水面。7月11日,该作在北京798映艺术中心展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影像再次感动世人。虽然题材不同,但《缅北监狱》与他的三部曲依然呈现出吕楠摄影特有的“整体性”。

      ⊙林子

      

      每天繁重而快节奏的工作,紧张而无规律的生活,物质时代所导致的欲念横生,让我们失去了“感情”,失去了“关爱”。除了自己,除了金钱,我们还会关照谁呢?还有什么能让人类本能的“爱”油然而生呢?吕楠的作品让我们回复了“爱”的本能,让我们再次拥有了关爱他人、感恩世界的胸境。

      摄影需要整体性

      1989年,吕楠离开了他忍受了5年却再也无法继续下去的工作。拿起相机,开始了他长达15年的摄影长征。他何时开始学习摄影?为何偏偏钟爱摄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了,而且实实在在地一拍就是十几年,不间断,不停歇。

      “艺术家的艺术要一直走下去,就要解决问题:或走前人没走完,或走前人不敢走,又或走前人没走好的路。这就是艺术家的工作。”吕楠说:“艺术必须是一个整体,没有形成整体的艺术就是散的,是失控的。”这是吕楠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摄影史要解决的问题。

      之后,吕楠的镜头选择了精神病人。“实际上,我在定立选题‘精神病人’之前也有过成百上千的选题。不过,最后的选择只考虑两个问题:是否能解决问题和是否感兴趣。刚开始也只是一种茫然的选择,只知道去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但是做完之后,我已知道后面我要拍什么。从精神病人,到‘在路上’,再到‘四季’,三者是关联的。”

      深刻才能持久

      摄影师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影像要在一瞬间形成,但并不意味着摄影师总要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吕楠追求的是摄影的深刻。他说:“我是要关心人们根本、持久和本质的东西。照片传达出来的都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总是偶然的、表象的,我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

      1989年到1990年,吕楠跨越十多个省市拍摄了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拍摄精神病人的摄影家并不少,玛丽·艾莲·马克也拍摄过同类作品,然而吕楠镜头下的精神病人却别具意义。从医院到家庭再到流浪中的精神病人,他们不再是被社会所妖魔化了的异类和恐怖者,而是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亲情和爱恋的正常“人”。吕楠用他的方式拍摄了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大全,一个结实的整体。他用镜头记忆下的活生生的感人影像唤醒了人类被遮蔽的心灵。

      被信仰和爱打动

      吕楠赞同波德莱尔的话:“灵感,实际上是每日练习的酬报。”而在歌德眼里,天才就是一眼能认出什么是重要的,并能心甘情愿地去服从。

      1992年,吕楠开始拍摄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这是一段更为艰辛和困难的旅程。4年时间,吕楠经历了各种磨难。1996年,这部跨越十多个省市拍摄的乡村天主教终于完成。

      “爱是什么,我们只能践行爱,而不能拥有爱。我们拥有的只是情感,而情感总被对立的一极所左右。但爱不是这样,耶稣也对他门徒的情感有别于他人,但施予的爱却是同等的。”所以吕楠的拍摄首先是被教众信仰的力量和爱心所打动。于是,他用教众般的虔诚和爱心拍摄着这些走在上天堂路上的教众们。

      他说:“我是没有宗教的,我只有信念。艺术家要有信念最好不要有宗教。”

      呼唤真实

      1996年至2004年,吕楠与藏民们一起吃、一起住,终于完成了“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8年时间,从3500多个胶卷、12600多张底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109幅纯净的黑白照片,组成了这部大作。作品以季节为顺序,从春播到秋收,从温暖到夏天到寒冷的冬季,几乎包含了西藏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结构完整,画面质朴,洋溢着劳动与亲情的诗意和美感。像一幅幅“影像版”的古典主义绘画,又像是一本久违的人文主义精神教科书。

      摄影需要表现真实。然而只有真正的个人感觉和自由心境,才牵涉到艺术的“真实”。

      什么又是真实?如吕楠所说:“往往照相机是最会骗人的,真实需要的是挖掘。我一直认为照相机只是一个工具。如果说利用这个工具做出的东西没有达到其他领域的水准,那么不是工具有问题,一定是使用工具的人出了问题。”

      吕楠坚信,只对自己有价值的作品没有价值,好的作品一定是对他人有价值。正如“画如其人”,作品是衡量艺术家精神高度的恰当标尺。

      《缅北监狱》只是一个过度

      2006年6月至9月,在结束了三部曲最后一部《四季》之后,吕楠稍作停息就再次拿起了相机。这一次他的镜头伸向了另一个无人问津的地带。在他独自前往缅甸边境途中偶然发现了一所完全按照中国法律法规建造和管理的监狱——缅甸北部果敢地区的杨龙寨监狱和果敢县劳教所,里面95%的犯人因吸食、贩运和零卖麻醉品而被捕入狱。吕楠在看见吸毒者的审讯和劳作之后,《缅北监狱》题材被瞬间决定。同样是一群被遗忘的苦难生命,吕楠用他的方式呼唤着国际救助,呼唤着人类的友谊之手。

      对于吕楠而言,《缅北监狱》只是三部曲之后的一个过度,即将着手的城市题材才是他艺术的真正开始。正如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所说,叙述吕楠的作品,任何文字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吧。

      吕楠 1962年生于北京。1989年开始拍摄《被人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1990年完成;1992年开始拍摄《在路上——中国天主教》,1996年完成;1996年开始《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4年完成;2006年开始拍摄《缅北监狱》,2006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