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7 1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6版:艺术财经·收藏
    书法还有“买办”之说?
    名家书画“印刷成品”造假法之
    “伪造出版物”成品辨识
    细说中国金币发行30周年十大系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书法还有“买办”之说?
    2009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小适
      林散之 对联“读破万卷,可医一俗”
      张海 对联“退一步想,留几分心”
      ⊙小适

      

      汉字书写,之所以历经数千年并渐渐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问题的关键是历代书写者(亦即所谓“书法家”)从中发现了因书写而不时显现出来的乐趣和意趣。也正因为如此,才在不断的书写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不同个性、不同(时代)风格、不同流派的技艺法理。

      自古,所谓“书法”原本是文人骚客的余事,在“游于艺”的理念作用下,以期达到修心养性之功效,了无功利之色彩。然而,审视当下的“书法大军”,其初衷已然改变。所谓的“修心养性”之“书法”不知何时已成为加官进爵、发家致富的敲门砖和弹跳板。“书法”这一“心画”之所以摇身一变成为了晋升的“敲门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现行体制设置了一道带有官方色彩的门槛——“协会”。

      要言之,“协会”者,民间社团、艺术家自由组成的团体也,旨在有利于交流学术,促进争鸣,本无官方色彩。正如著名艺术家吴冠中语:但中国的协会却还是沿袭苏联模式,以行政的方式来组织艺术家和管理艺术,造成了目前机构庞大臃肿的‘霸权式’的官僚协会。在这种体制下,“协会已经成了艺术家的进身之阶”,艺术家追求的是头衔和行政级别,在创作上“揣测政治要求及评委们的口味”,而艺术创作的真诚则不见了。

      有鉴于此,笔者将今日之协会行为的“书法”名之为“买办书法”。何以解释?理由很简单,书法协会虽在本质上是民间社会团体,但在实际运作中,它又角色双重——在某一时候或许是先进文化恩宠有加的宠儿,而在另一个“关键”时候却又是成为一个无父无母的弃婴——地方书协尤其如此。

      有鉴于此,曾几何时,书协组织便走上了自我多情且削足适履的“买办”之路。为了生存,实际上是为了日后筹办没有“命题”的自发性纯艺术活动有一定的经费来源,不得不“拥戴”在位或不在位的对书法有点爱好的官员出任书协主席、名誉主席之职。长此以往,这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和规律。如此,起初是为了曲线要钱,最终因官员的“进驻”,书协也渐渐披上了一件既没有形制也没有样式的“制服”;而那些起初也是勉为其难“就职”的官员,在“书法家”们的不断拥戴、簇拥、赞许之中也理所当然、毫无愧色的俨然以书法家自居起来。又因他们手中有“财源”,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非但乐于发号施令,而且还善于指手划脚的习惯。

      多少年来,书协就是这样在抛弃艺术规律而只看官员脸色行事的环境里“苟活”着。可是,即便是这样,日常活动依旧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笔者常常问及一些地方书协“管事”:协会怎么也不开展活动?答复是:没有经费。笔者直言:你们的主席不是某某长吗?答复是: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官方出钱,那是因为是要搞官办“主题性”展览,您不是不知道,协会是民间社团,日子历来都是饱一餐饿一年的。这是一句真话。

      对此,在暗叹艺术之路艰难之际,还是得提醒所谓的“协会”者们,既要立牌坊,就要严遵自古艺术之法则,唯有行之正才能走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