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特别报告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7 1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焦点
    公共艺术国际论坛为“现场张江”学术筑底
    台湾春之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董事赖香伶女士:公共艺术的台湾经验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现场张江”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公共艺术”辨义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范凯熹:用在地性检讨“现场张江”
    美国俄亥俄肯扬文理学院美术史教授周彦:当代艺术的在地性和公共艺术的当代性
    2010年“现场张江”策展人顾振清: 张江愿景:打造公共艺术博物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0年“现场张江”策展人顾振清: 张江愿景:打造公共艺术博物馆
    2009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身为2010年“现场张江”策展人,顾振清也是本次论坛的策划人,他表示,作为“现场张江”的第三任策展人,他的工作是为“现场张江”进行学术筑底,通过多做论坛来建立其理论高度。

      

      多做论坛学术筑底

      他表示,“现场张江”是上海仅次于上海双年展的政府资助的大型艺术计划,从范迪安到皮力,一直是邀请著名的策展人做策展。他的工作,就是在过去3届“现场张江”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筑底,具体的做法就是多做论坛,提升“现场张江”的理论高度。他指出,这次论坛不是以雕塑或者景观艺术,而是以公共艺术这样一个话题来推出,这主要是与张江的具体实践有关。因为张江有3届“现场张江”的经验,人们可以看到在张江功能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与张江人的生活取得一种协调,看到张江当代艺术艺术馆,看到在科苑路、祖冲之路一代好多景观雕塑,装点了张江的城市风景,也成为张江当代城市的一个文脉,甚至有些作品也成了年轻人的崭新的记忆。这样一种公共艺术经验,为在张江讨论公共艺术及其在地性、为梳理张江经验做了一个扎实的准备。

      另外,张江还有一个愿景,就是要将张江一系列的公共艺术作品统领起来,在未来10年里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与张江在地经验有关的公共艺术博物馆。这使得论坛以及嘉宾的发言、讨论,成为理论准备与梳理。“现场张江”计划出一些理论方面积累的文集,为张江在中国、在当下的特殊的艺术实践做一些理论方面的建设。他透露,除了这次以艺术界专家为主的论坛外,还会有更多的论坛讨论来公共艺术和张江的关系,还会选一些人文学者,比如哲学、美学、文化学者等参与讨论。

      

      新一届“现场张江”:活力脉动

      他表示,这次论坛准备了很久,邀请的都是国内外的著名的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和学者。他还强调,这次论坛的主题所讨论的“在地性”,是台湾经常使用的术语,也传达了比大陆启动较早的台湾的公共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那就是“因地制宜”。他指出,这也正是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

      他还向记者透露,下一届2010年“现场张江”的主题已经确定,叫“活力脉动”。活力,意味着引擎、动力;脉动,既是名词,意味着在高科技园区、创意园区高速流动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时也是一个动词,表达现在进行时的概念。对张江而言,要强调的不仅是高科技,也要把创意文化当作原动力,继续延续张江的故事,发扬张江“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精神。他还表示,今后的“现场张江”,既要重视在地性,也要重视公众性、当代性。公众性这个问题,我们想从公共艺术作品的实施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