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圆桌
  • 8:信息披露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焦点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调查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7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理财
    股市流动性:最宽裕的时候已经过去
    中国经济的复苏
    与日本式“超级泡沫”
    改革与发展:中国股市的双引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改革与发展:中国股市的双引擎
    2009年07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吴基金投资总监 王炯
      ⊙东吴基金投资总监 王炯

      

      2005年上半年,在“5·19”牛市行情转向熊市已有4年,期间中国经济亮点多多、高速增长,而中国证券市场却持续低迷。到2005年5月31日,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市场仍然一片悲观。在上证A股已经跌到接近1000点的情况下,看700、800点者仍然大有人在。到2005年6月6日,一个很吉利的日子,我的一个基金经理朋友觉得按照西方投资理论无论如何都对未来股票市场感到悲观,终于压力之下再也熬不住的时候于1000点下单卖出股票,结果造成全天最低的998点。事后郁闷之至,因为这个点位是当天和当年的最低点,也是2005年之前多年,也将是2005年之后的最低点。这是这十年来触动我最深的时刻。

      紧接着,中国股市迎来巨大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投资者热情被激发,市场也开始进入高速扩张期。A股总市值从2005年的不到3万亿(这个市值当时在国际市场,以及在中国经济中地位微不足道),仅仅4年过去,目前A股按照市值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如果加上在香港上市的境内股票,我国股票市场市值也超过日本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时,中国GDP也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A股市场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而且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晴雨表

      很多应用西方经济学和投资理论的投资者经常看不懂中国经济和股市,原因也简单:在美国,股市的走势和GDP走势高度相关并略微领先;而在中国,过去十年的股市走势和经济相关度并不明显。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股市是一个非基本面驱动的市场,是资金面推动的市场,或者是政策面推动的市场。

      实际上,以中国经济特有的双轨制特征和中国股市的“新兴加转轨”特征来看,A股市场不仅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而且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晴雨表。不理解这一点,就不了解中国股市的国情,也很难在中国股市中成为合格的投资者。

      这种改革最直观的体现是直接针对股票市场的改革上。比如给我最深刻印象的2005年的998点,当时如果没有股权分置改革,A股市场融资功能将陷于停顿,投资者情绪极度悲观,后果也许真的不堪设想。而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控制权被有效稀释,公司经营涉及的多个利益主体趋同,从而激活了治理结构,使得大股东利益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利益一致,从而产生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注入优质资产的动力。通过改善经营,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增长,而不再是在市场上等待融资脱困。同时,更多的优秀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公司回境内上市,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这造就了A股市场新世纪以来最波澜壮阔的一轮牛市。

      另外,1999年的“5·19”行情也可以理解为是针对股市的支持和改革造就的牛市。当时国务院批准了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6条主要政策建议的文件。随后,一系列刺激政策相继发布,降息、《证券法》实施、允许“三类企业”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批准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等等。

      这两个例子尽管不同,但是都是因为改革,要么带来资金,要么带来活力对股票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两个改革造就的牛市都持续了两年。

      即使不是直接针对股市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会极大影响中国股市的定位和投资主题。比如,最近的例子就是每周一个振兴计划对相关市场板块的影响。比如新能源政策提升新能源板块的投资价值,家电下乡提升家电板块的投资价值,汽车补贴提升汽车板块的投资价值等等。改革或许不像经济增长一样通过带动利润来提升市场的长期价值水平,但是可以短期有效的提升股票市场的价值中枢。

      

      危机面前中国的改革动力非常充足,A股市场投资机会还会很多很多

      眼下的国内经济情况与1999年非常相似,都是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出现了困难。不同的是,这一轮危机面对的困难更甚于之前,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不过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也远远超过十年前的水平。在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之后,中国经济如何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层面和领导人所关心的,这也是市场所高度关心。国家通过急剧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逐渐稳定了不断下滑的经济,提升了信心,这也包括股票市场。

      不过单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不足以使得中国经济重新健康、高速、高质量增长,没有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都难以释放活力。

      5月2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同时也公布了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拟推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实,中国经济在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时期,和现在这样遇到较大困难的时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都是一样的,就是经济增长缺乏效率和内在活力,民间需求长期不足,民间投资受到经济管制、特别是金融管制的限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需求和政府投资的拉动。

      不可否认,经过30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民营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向民营经济敞开了大门。但是,同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对内开放”步伐明显地落后于“对外开放”,明显地落后于我们对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许多外资都能够进入的产业领域,却为民营资本继续保留着原来的重重障碍。这些产业领域存在的行政垄断之所以难以被打破,是因为两个主要原因:行政垄断能够排除市场竞争者,行政垄断还能够带来丰厚的垄断利润。

      另外,通过压低工资水平,压低社会保障水平,压低资源品价格来刺激出口的增长动力恐将无法持续。通过有效的改革,比如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化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比如通过教育医疗养老体制改革提僧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是能够带来内需增加和经济结构持续改善,同时能够带动股票市场相关板块的长期投资机会。

      在经济危机面前,中国的改革动力非常充足。面对一个改革能够释放活力的经济和市场,面对一个仍然具有蓬勃增长潜能的经济,我的感悟是:未来,A股市场投资机会还会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