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路演回放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地产投资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9 7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执行第二套住房信贷政策维护房市稳定
    从政策着力点
    看市场波动趋势
    七大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外贸形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政策着力点看市场波动趋势
    2009年07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沪综指越过3000点后,投资人的心态开始波动起来。一则因为,上半年涨幅超过70%,担心有大级别调整。到时候,煮熟的鸭子又飞了,空欢喜一场;二则因为,经济政策是否有变,很难判断。毕竟对“政策市”大家都不陌生。一个变化砸下来,跑都来不及。正是在这样一种忐忑不安的情况下,投资人现在正在等待半年度经济数据,并对市场走势表现得十分敏感。

      那么,这半年多来,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到底怎样?经济政策有没有可能出现适应性调整?或者在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出现作用力与作用点的微调,或者在调控方式上做适当修正?受此影响,市场运行趋势又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受哪些因素制约?对于这些问题,相信投资人是关心的,相关分析人士也是有思考的。

      从时间点上看,最近这两周是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敏感日子。尽管核心数据还没有出来,其他数据也在陆续公布中,现在还不能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做全面分析,但据权威机构的专家估算,今年二季度中国GDP的增速将会明显超过一季度,有可能接近8%。其他多项指标,也有令人鼓舞的地方。总体上,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尽管基础还不稳固,但企稳回升的势头明显。

      换句话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经过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其效果将要在今年二季度的数据中反映出来。这二季度的数据非比寻常,一方面,将是观察刺激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效果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是预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并朝哪个方向调整的重要依据。刁诡的是,无论这些刺激政策是起了作用,还是力度不够,都需要调整。

      如果对经济的下滑已经起了明显的遏止作用,那么,这些非常时期的救急手段,就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因为这些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由上而下的干预措施,只能救急,难以持久,而且成本高,代价大,孳生出来的新问题,还需要以后来补救。如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虽然明显,但效果尚不稳定,那就需要调整政策力度和着力点,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实际矛盾。

      从目前得到的公共信息看,一方面强调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多项指标开始转好,经济已经触底企稳;另一方面,管理层又一再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也就是说,短期内“双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仔细比较这两种说法,两者传递的信息是矛盾的。而从管理层的坚持看,对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定的担忧要更重一些,因此政策做适当微调是必然的。

      这一点,可以从央行重启1 年期央票的发行等细枝末节的变化中见到端倪。前两天,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重新启动了1 年期央票的发行,同时还上调了维持半年之久的3 个月央票利率。另外,监管部门对信贷情况也表示了关注,一些地方对房贷政策也做出了微调。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引发了市场内外对政策调整的预期。

      那么,政策会不会做适应性微调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半年多来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其实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处在微调之中。比如,刚开始推出的十大刺激方案,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大项目、大计划。这些计划项目,对保增长、保就业有明显的救助作用。但近两个月来在城乡居民中,极力推行的家电、汽车消费刺激措施,明显改变了政策着力点。是由下而上,从最终消费端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做法。

      这种从消费需求入手,由下而上、从最终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与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大项目、大投资不同,其作用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从投资需求入手那么见效快,但却更持久、更可靠。而投资与消费这两种方式的并用,很可能是下一步政策微调的方向所在。只有投资与消费这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前期的投资才能够显现实效,最终消费也才能得到保障。

      由此来看第三个问题,市场运行趋势将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很显然,如果认为未来的政策措施将会在适当时机作适应性微调的话,那么影响市场运行的仍将是宏观经济走向,以及微观经济体的经营状况是否真正好转。从目前来看,沪综指虽然跃过了3000点,那只是对价值中枢的回归,资本市场只有回到适当的水平,资产的价值才能得到真实的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状况才能好转。这是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而企业盈利上去了,员工收入上去了、就业增加了,才能证明经济政策的最终成效。因此,从市场、企业、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这三方面来看市场,也许才能看到决定市场走向的真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