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进入到7月份以后,沪深股市均出现了一波整理行情。如果以上证综合指数来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盘在3100点附近已经调整了若干天,期间股指上下波动超过100点,也经常出现大盘权重股发力上涨或者明显走弱的局面。而有意思的是,就是在这种起伏不定的行情背景下,上涨的股票数量却一直要明显多于下跌的,也就是说个股的涨跌比都>1,而这在过去是很难看到的。
回忆一下2007年的股市,在“5·30”以后,市场就逐渐出现了涨跌比<1的状况,也就是尽管大盘很快就走出了暴跌的阴影,并且在7月底以后呈现出加速上涨的格局,但多数股票却没有能够随大盘上涨,真正表现好的是少数大盘权重股。到了10月份以后,这种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致在盘面上出现了“二八现象”,即大多数股票进入调整、回落状态,仅仅是因为一些权重股的上涨,就驱动了股指不断创新高。当然,随后的事实也表明,在更为极端的“一九现象”出现以后不久,那些领涨的大盘权重股也因为后续推动力不足而偃旗息鼓,从而开始了大盘的整体下跌。
也许正是鉴于这样的原因,很多投资者对大盘权重股出现行情十分敏感,唯恐这些股票上涨拉动了股指,同时盘面上却出现多数股票下跌的局面,从而导致行情的结束。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上就有不少资金刻意回避对金融板块,特别是对其中那些国有控股大型银行股的操作,以致该板块的行情长期落后于大盘。而在今年5月份以后,大盘权重股因为已经成为估值洼地,不可抑制地涨了起来。而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有关股市“头部”已经出现的舆论。在6月底、7月初的时候,股市在大盘权重股的推动下突破3000点,此刻相关的争议已经变得更大,看空后市的舆论甚嚣尘上,而其中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市场格局有点像2007年的秋季,股指是靠大盘权重股上涨在维持。
尽管说,大盘权重股的上涨对行情的走高的确发挥了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此间并没有形成过去大盘权重股上涨时同步出现的“二八现象”,相反是不管此间股指如何波动,多数股票还是上涨的。有人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在于一方面今年股市中题材很多,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资产重组的事件,这使得个股行情的演绎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市场规模以及参与面的扩大,也使得行情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格局,对个股的价值挖掘深入,从而避免了因为短线资金无序流动而导致的对股市行情运行的干扰;还有一个方面则是,同以往相比,时下那些大盘权重股的估值优势并不是很突出的,他们在前一时期所出现的经营与业绩方面的波动,也令相当部分投资者对其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
这样一来,即便有大量增量资金追捧大盘蓝筹股,市场也很难形成跟风状态,存量资金一般不会强烈参与。同时,因为对个股的不同理解,所以在股指因为大盘权重股的涨跌而出现波动时,也就很难完全对其他股票的走势形成明显的制约。这样一来,即使得“二八现象”在现在无法真正出现,另外也因为个股行情的轮番以及持续活跃,营造了一个相对适合操作的市场环境。在这个意义上,个股涨跌比>1只是一种表象,在其背后是由于市场格局变化所导致的新的市场态势的形成。简单来说,也就是股市已经不可能再重演类似2007年秋季这种大盘权重股疯狂而多数股票沦落,并在这基础上结束行情这一幕,发生“二八现象”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小。同样的,也因为多数股票仍然处于上涨态势之中,因此不管这个时候大盘权重股表现如何,投资者还不必担心行情会突然结束。过去,用涨跌比是很难预测后市的,现在则具备了某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