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信用
2009年07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东
⊙东东
公司债总算重出江湖了。从豫园商城公司债的公告来看,其增信方式、利率水平,与目前发行的不少城投债券比较类似。不过从发行主体来看,在财务报表方面,上市公司明显优于城投类公司。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公司债券理应享受比较低的利率水平。而且这部分债券都会在交易所公开上市,表面上安全性也会高于企业债券。不过,如果这两类债券以相近的评级水平、相近的增信方式和相同的利率水平一起出现在市场上,企业债券可能会更加显得有投资价值,原因就在于中国特殊的信用体系和背景造成的信用潜规则。
据传闻,除了已经上报材料的几支企业债外,主管机关将不会再审批主体为A+的企业债券,而且企业互保的行为也将被拉上大门,利用土地进行增信担保的方式可能也会大量减少。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未来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融资的成本将会上升,主管机关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控制“低信用”的企业进入到直接融资市场。这表明,从去年以来的隐性地方政府融资可能结束了大跃进的阶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主管机关对于这些未来可能会增加地方负债的项目开始谨慎,毕竟全国一盘棋,特别是在需要保持稳定的大环境下。因此,从城投债百分百的政府股东的角度看,通过转移支付或者其他间接融资来支付“公共负债”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反观公司债券,一个全面市场化、其投资者被多年教育“买者自负”的市场,其最终出现风险的概率要大得多。短期融资券、中票有主承销商的实力做后盾,城投债有股东做支持,一般的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只能靠自己。当然,这些问题都只是针对小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对于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则不管在哪个市场中,应该都享受到基本一致的定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