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商学院
  • B7:产业研究
  • B8:专版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7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进入“时间窗口” 龙套行情能走多远
    似是而非的忽悠
    股指将冲击3200点
    如何化解“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
    上市公司业绩难以支持市场持续疯狂
    78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9年中期业绩预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似是而非的忽悠
    2009年07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张晓晖

      

      有时候想想很好笑,我们的投资操作中总是有些似而是非的概念,证券市场设立有些年头了,很多问题还没搞清楚,兴之所至,笔录下来,以飨读者:

      市盈率的单位是什么?众多研究报告都说PE是×ד倍”,市盈率的单位是“倍”么?我们来算算看:

      按照常规是这样算的:股价(元)÷每股收益(元)=市盈率(倍)

      且慢!每股收益其实是每年的每股收益,所以应该这样算:股价(元)÷每股收益(元/年)=市盈率(年)。市盈率的单位应该是“年”,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说成“倍”?

      什么是市盈率呢?就是你买股票的价格要想回本需要多少“年”。比如说,内地股市历史大顶的平均市盈率一般是六七十倍,也就是说,您买了股票,需要六七十年回本,或者说,您买了股票,一辈子才能回本。

      有些人买的股票市盈率非常高,有的高达几千倍。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如果在夏商周的时候买了股票,是您趴在司母戊鼎上做的网上交易,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五代十国隋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眼前,股票还没回本呢。那不是六七十“年”,只怕是六七十“辈”都打不住。

      投资最简单,恪守常识就行,记住,市盈率的单位是“年”,和自个的寿命比比,风险意识自然就建立起来了。这样的话,垃圾股就不买了,高价发行的蓝筹股也不买了,如果压根不去雷区,踩上地雷的概率就会小多了。

      低市盈率不一定好,高市盈率一定不好。

      PE?PEG?P/S?如何正确运用估值参数?PE已经说过了,咋又出来个PEG呢?咋还有个P/S呢?

      PEG=市盈率/年均增长率P/S(市销率)=股价/每股销售收入=总市值/销售收入

      如果PEG<1,一般认为股票较有投资价值;P/S也有道理,好比说股价10元,每股销售收入只有0.1元,市销率100倍,您觉得这只股票有投资价值吗?您会花100元买个摊位,一年只卖1块钱东西?

      估值参数既然能被人发明出来并广泛运用,肯定有道理。但问题是,在什么时候用这些参数?6124点的时候,咱就看过类似的研究报告,××股市盈率40倍,短期看是高了些,但该公司未来将维持成倍的增长,PEG仍然小于1,几年以后的市盈率仅15倍……

      这种分析错了没有?逻辑上没错,但放在6124点,就错了。试想一下,6124点时的经济是难得一见的繁荣,企业利润是空前的好,企业如何还能“成倍”增长?即便是成倍增长,需要多少年?

      有些用P/S的分析也有猫腻,企业见量不见利,叫好不叫座,销售额挺大,就是没多少利润,一算市盈率就知道了。

      股民还是股东?

      参加过一些股东大会,发现一些高管口口声声称股东们为“股民”,也没见一个股东有反应。其实,您花钱买了股票,就是堂堂正正的股东,股东大会上只管神气十足地审议董事会报告,只管大大方方地表决。

      可见投资中认识误区挺多,有的是约定俗成,听起来挺有道理,可经不起推敲,一推敲,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要警惕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寻找事物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