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商学院
  • B7:产业研究
  • B8:专版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7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进入“时间窗口” 龙套行情能走多远
    似是而非的忽悠
    股指将冲击3200点
    如何化解“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
    上市公司业绩难以支持市场持续疯狂
    78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9年中期业绩预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进入“时间窗口” 龙套行情能走多远
    2009年07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族证券 刘佳章
      对于7月份的行情,笔者最直接的感觉就是“龙套行情”,主要是因为个股行情的演绎,如中铁二局、长安汽车这类二线品种走强的背后,是银行股、地产股这些权重品种恰巧进入了休整期,也许这预示着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阶段,也可以说行情的性质、行情背后的因素正在悄然改变。

      ⊙民族证券 刘佳章

      

      场外资金蜂拥而入

      先从技术角度分析,昨天恰逢6月1日大盘跳空高开后的第34天,作为斐波那契数列中重要的数字,也许这预示着市场进入了一个敏感的“时间窗口”。上证指数从1664点以来,上涨幅度已达91%,与100%的敏感涨幅仅一步之遥,市场情绪的亢奋不难理解。从短线看,这种热点层出不穷的“龙套行情”与目前高涨的投资情绪不能说不无关系。

      其次,笔者注意到,尽管似乎目前市场的热点品种繁多,但与“经济复苏”这一预期主线的炒作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钢铁、银行、地产、煤炭、有色金属股作为主流品种,表现强弱不一,但从中铁二局这类二线品种的强势崛起不难判断,7月份的市场,特别是从年内首次上冲3000点之后那次短暂的调整算起,笔者推断这一轮调整所体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上证指数3000点被突破坚定了场外买家买入的决心,随后的一轮调整也给了场外买家一次绝好的买入良机,因此,可以认为是疯狂的场外买家的介入推动股指进一步走高。

      从投资心理分析,由于介入时间的不同,决定了新介入的场外买家的持仓成本远高于场内既有的持有者,因此可以说,这些新进场的资金选择银行、地产这类主流品种中的主流个股的可能性显然不大,涨幅偏小或者说估值偏低而又符合“经济复苏”投资主线的非主流品种,自然受到这些资金的青睐。大家不难看到,近期造纸、航运、智能电网概念股,甚至一些农业、工程建筑、化工等板块和个股正在快速补涨。

      

      半年报业绩炒作即将展开

      由此不难看出,“经济复苏”预期作为近期的投资主线,尽管股指涨幅十分巨大,但行情似乎并没有结束,只是热点已从最显性的银行、地产等主流品种过渡到笔者上面所谈到的一些其他行业和公司的非主流品种,一言以蔽之,“经济复苏”预期主线正在经历着从大市值蓝筹股过渡到以“半年报业绩炒作”为特征的细分品种中来。

      故而在谈到这种“龙套行情”还能走多远的问题时,笔者认为,除了“经济复苏”这条投资主线之外,“流动性”依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特别是目前股指的迅速上涨已使得市场呈现出趋势性投资的“逼空”态势,当市场自发催生出主动调整的走势时,显然还不能断言就是“龙套行情”的终结。

      

      流动性是关注重点

      笔者认为,管理层所出台的一些“硬约束”措施才是结束目前“龙套行情”的终极条件,对于管理层有可能采取的对市场的“硬约束”措施,笔者认为其核心在于控制宏观领域各个层面的流动性。

      “流动性”可以说是推动今年市场上涨最主要的因素,笔者曾经反复阐述过对于市场流动性的看法,即市场当前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为从货币市场的充裕向资产价格领域传导并进而推动物价上行,因此,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市和楼市)、物价是管理层最有可能出台流动性紧缩措施的环节。笔者认为,从货币市场看,央行正回购未来的规模和频率以及是否推出更多的数量化工具是主要关注点,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的变化也能提前显示市场流动性的紧缩与否。针对资本市场,管理层对楼市的调控、对新股发行规模和速度的调控可视为是否收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在物价方面,CPI将成为最好的衡量管理层会否出台紧缩措施的指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