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7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市场现在为啥不怕限售股了呢?
    下半年挑战:密切关注资产价格泡沫
    民营经济不振 回升基础难稳
    别拿信贷资金流向对股市说事
    美金融监管当局进退维谷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金融监管当局进退维谷
    2009年07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姜 山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用这句话来形容今日的美国金融企业,再合适不过。就在华尔街为高盛二季度远超市场预期的34.4亿美元净利而欢欣鼓舞时,美国联邦监管部门却在和CIT的管理层一起为如何挽救这家拥有百年历史,与上百万家中小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全美最大的商业贷款公司而大伤脑筋。由于一直未能加入暂时流动性担保计划,CIT无法通过向债务市场借贷来获得营运资金,现金流极度紧张,在上月股价大幅下跌37%的同时,公司债券违约的投保成本也一路大幅飙升,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忧虑,本月起CIT的客户开始大量挤兑存款,其数额达到数亿美元之巨。CIT不得不紧急向联邦监管部门求援,以避免陷入破产命运。

      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抓大放小的策略,是造成美国金融业出现这种巨大反差现象的根本原因。在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美国政府通过TARP计划对于金融企业给予紧急援助,暂时帮助其渡过难关。由于能提供的财政支援和整个金融市场所需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美国政府只能对那些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相比之下,资产规模有限的金融企业能得到的资助就显得微不足道。例如CIT在去年12月得到23亿美元注资之后,就未能再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援,致使CIT资金流状况无法改善。

      失业率的持续飙升与美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导致了CIT这类中小型金融机构收入出现急剧下降,而债务成本却居高不下,公司运营出现进一步的困难。尽管经济数据自3月以来表现理想,由此也带动了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回暖,大型银行借机大量融资得以渡过难关,但实体经济毕竟仍在泥潭中挣扎,中小金融企业业务状况自然也难称理想,今年以来,FDIC关闭的银行数量大幅增加,预计全年破产的银行家数将会达到去年的4倍以上。虽然目前倒闭的银行规模都难以与雷曼兄弟相提并论,但中小金融企业的困境仍然对于实体经济的回暖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CIT这种主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企业一旦倒闭,虽然不至于对于金融市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对于依赖其提供的融资方能得以正常运转的中小企业而言却是致命的冲击,由此也会使美国政府拯救经济的努力造成重大打击。

      早在美国监管部门对19家大型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之时,就有人对于这一测试可能引发市场对所谓好坏的银行区分表示了担忧,认为其结果将会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种担忧确有道理,在压力测试中表现优异的高盛二季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业绩表现,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弱化不无关系。与之类似,政府对于超大型金融机构不懈的支持也使银行客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更愿意将资金转移到那些大型的能够得到政府隐性信用担保支持的金融机构之中,从而使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被再度压缩。

      是否需要对目前陷入困境的中小金融企业施以援手,是美国监管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继续无视中小金融企业面临的困境,而仅仅沉浸于大型金融企业超常规盈利的欣喜之中,美国实体经济所因此遭遇的损害最终仍将无可避免对金融市场的运行产生影响,但要对其施以援手的话,也会引发政府是否过度干预金融市场自由化运行,增大市场今后面临道德风险的质疑。这一难题解决的如何,将会对美国金融市场今后的运作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