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7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市场现在为啥不怕限售股了呢?
    下半年挑战:密切关注资产价格泡沫
    民营经济不振 回升基础难稳
    别拿信贷资金流向对股市说事
    美金融监管当局进退维谷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别拿信贷资金流向对股市说事
    2009年07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投资股票的欲望是预期的产物。尽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面上看稳住了某些依赖外贸的企业,间接地稳定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增信贷如果真进了股市反而没有这种效果了),但是,扶稳的背后却是延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阻碍了预期的进一步上升。因此,即使下半年收缩信贷,如果真能因此产生结构调整推力的话,对股市倒是件好事了。

      田 立

      最近市场上盛传:下半年央行可能要采取缩紧货币政策了。不管真假,有人信了,而且还把它演绎成最近股市横盘甚至预期未来逆转的理由。无独有偶,在总结上半年股市行情时,也有很多人都把这轮行情归功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认为是新增信贷推升了行情。上周,某学者撰文称:新增7万多亿贷款,“你想都想得出,这些钱一定是跑到股市上去了”。

      十年前,我曾在某国有商行做信贷,上岗前领导要求熟读《贷款通则》,几年下来,其中的条款虽不能说“倒背如流”,可也算“熟记于心”,至今难忘。对照通则,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怎么就是“一想就想明白”的事,如果是信贷资金可能转移到股市,那会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呢?

      通过一次转账进入股市基本没有可能,因为贷款行的会计部门必需审核资金转账用途是否符合贷款合同条款,符合条件方可将资金转出去,尽管确实存在违规操作,但一般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不是一般的操作责任,而是法律责任。因此,信贷资金要想转入股市,借款人就必须通过二次转账,但如果资金转入行负责的话,这笔资金也不可能转入股市,因为按规定,转入行必须调查转账人是否在原行有贷款,并有义务通知原行。这么一来,这笔资金想通过二次转账进入股市也可能性不大,于是就必须通过三次、四次转账了,而且必须是利用下游行的疏忽才有可能转入股市账户。

      但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凭什么认为所有银行都疏忽对待转账资金呢?那些认为信贷资金一定流入股市的观点建立的前提是,我们的制度全都形同虚设,银行员工全都玩忽职守。事实是这样吗?第二,上述分析只是一种可能性,但不能说“可能的就是必然的”,这在逻辑上讲不通。然而,那些认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是“想都可以想得出”的人恰恰就是这个逻辑。

      判断信贷资金是否流入股市必须有科学的证据,其实这是可以查清楚的。央行清算中心直接掌握着转账资金的去向,为什么不能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和明明白白的数据来给公众明确的说法呢?

      系统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站在系统内判断系统未必客观,站在系统之外判断系统未必真实。系统外的人之所以能做到客观,不是因为他们站在了系统之外,而是因为他们可以运用系统之间的科学比较手段发现系统的特征,如果仅仅因为自己站在了系统之外就以为是客观的,无疑是犯了唯心主义错误。那些靠“想都想得出”的命题来支撑结论的人,又有多少了解信贷资金运行方式,并用不同运行方式来判断资金流向的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站在系统外的人不是运用科学方法去做判断,那他既不会真实也不会客观,这样的言论又怎么可信呢?

      当然,我相信一定有人会反问我:你说我没证据证明信贷流向股市,那你有证据证明信贷资金没有流向股市吗?我当然没证据,正因为我没证据,所以我不拿信贷资金流向说事,更不会把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与股市的涨跌联系在一起。我说过,那些把本轮牛市“归咎于”新增信贷资金的言论出自两类人:一是年初唱空现在兑现不了“预言”,又不愿承认错误的股评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自己开脱;二是多年以来笃信供求原理适用中国股市的人,他们这样做虽没什么目的,但很有危害。

      前不久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其中一位朋友对新增信贷推升股市笃信不疑,辩论中我问他:既然信贷资金可以推升股市,而信贷的大门从来没有关闭过,那请问:去年怎么没人贷款炒股呢?朋友讽刺我说:你傻呀,去年大熊市,谁愿意把钱投到股市里?我无奈道:去年股市不好,所以没人贷款入市,这说明预期决定投资;今年股市大好,是因为新增信贷,也就是说是资金决定了股市。这怎么反过来倒过去都是你的理?在场人无不大笑。

      这实际上是一个既陈旧又沉重的话题,就是资产价格与供求无关的论断。说它陈旧,是因为这几年来我就和非主流圈的朋友们不断地宣扬这个观点,说它沉重,是因为虽然无数的事实已证实了这个观点,但多数主流学者和股评家依旧不愿接受它。最可笑的,是有人甚至声称:这个道理在西方是对的,但在中国不适用。

      今天我之所以还要老调重弹,其实就是想阐明一个道理,有人说如果下半年央行实施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减少信贷规模,那么这一轮的牛市行情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显然还是在供求理念的圈子里打转。投资股票的欲望是预期的产物。尽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面上看稳住了某些依赖外贸的企业,间接地稳定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增信贷如果真进了股市反而没有这种效果了),但是,扶稳的背后却是延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阻碍了预期的进一步上升。因此,即使下半年收缩信贷,又怎么样呢?如果真能因此产生结构调整推力的话,对股市倒是件好事了,又何来唱空的道理呢?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