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7:专 版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7 1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财经·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5版:艺术财经·焦点
    艺术基金会VS艺术基金 历史的机会还是误会?
    赖香伶:
    艺术基金会的台湾经验
    危机让艺术基金更易建仓
    机构入场是未来趋势
    正是基金买入好时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赖香伶:艺术基金会的台湾经验
    2009年07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曾经先后在台湾多个基金会与美术馆担任要职的赖香伶女士,对艺术基金会在台湾的兴起、发展及其长袖善舞的功能,有系统的看法与切身的体验,她指出台湾基金会的兴起源于企业对社会责任(CSR)的重视,使台湾的艺术基金会呈现特有的性质和业态。

      

      八九十年代是黄金期

      赖香伶指出,台湾的基金会的相关立法较早,但艺术类基金真正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到90年代达到高峰。这与台湾90年代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有关,股市上到了一万点,艺术市场才开始活跃,艺术类的基金会才开始出现。

      她指出,台湾的社会当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81年设立主管文化事业的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建会);并相继设立各地方县市文化中心;还在台北市、台中市以及高雄市等北中南三大都会分别设立台北市立美术馆(1983)、台湾美术馆(1988)和高雄市立美术馆(1994)等三大公立美术馆,作为视觉艺术创作、展览、推广和研究的重要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民间企业纷纷成立艺文基金会。

      她还说,2002年的一份资料显示:台湾的各种基金会中,慈善基金会比例最大,教育类基金会次之,约占20%到30%,文化艺术的基金会则占到百分之十几。

      

      企业参与为特点

      她指出,台湾的艺术类基金会都是由企业发起组织的。例如由富邦金控集团所成立的富邦艺术基金会,强调一切就从“分享”开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建构“无墙美术馆”,体现真正的“分享”。又如由全球最大电子零件生产商的国巨电子所设立的国巨基金会,则投注资源于扶植科技与电子艺术创作,“一方面呼应了国巨企业的科技本业定位;另一方面,更希望建立国巨基金会在科技艺术的远见努力”。

      她认为,台湾的基金会因为发起企业的产业分布而各有特点:一、来自传统行业,包括钢铁、化工等,比如她目前正担任执行董事的春之文化基金会;二、来自电子科技行业,如台湾著名的国巨基金会;三、来自金融行业:如由台新银行组织的台新基金会等。

      

      基金会制度有利于独立运作

      她表示,基金会虽然由企业发起,但许多一成立后就独立运作,所以20多年来虽然经历了经济与政局的动荡,许多企业发生了变故,但没有影响到基金会的运作。

      她指出:基金会是资源整合的平台,推动一些前沿的工作,走在政府前面。所以基金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她早年服务的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所做的工作几乎无所不包:一、举办年度艺术评论奖,并将入选文章出版,实际上是一个艺术评论的人才培育计划;二、让艺术家入驻学校从事艺术创作,从而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三、举办大型展览,如1995年举办卢浮宫藏品展、1997年举办毕加索作品大型展览,还举办台湾年青艺术家的展览;四、从事其他活动的赞助。

      

      基金会各有侧重

      她还指出,随着艺术基金会的大量涌现,基金会也各有侧重:

      一、 执行或赞助展览策画:提供场地空间或经费资源策办或赞助展览是许多企业艺文基金会的主要方向之一,与“罗浮宫典藏精品特展”不同,富邦艺术基金会多年来筹划“艺术小餐车”展览系列,邀请当代艺术家以多元的媒材和形式创作进驻企业的私有开放空间,具体实践了“无墙”美术馆的概念;

      二、 举办艺术教育推广活动:如广达文教基金会举办多年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广达游于艺”,将艺术展览带入校园;还有富邦艺术基金会广受好评的“富邦讲堂”;

      三、 培育艺术人才:除了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艺术评论奖”外,还有国巨基金会提供相关经费的“科技艺术创作奖”、台新艺术基金会所规划办理的“台新艺术奖”;

      四、 收藏相关艺术创作:如长期有计划地支持台湾以及华人艺术步向国际舞台的国巨基金会和叶荣嘉文教基金会,2004年巴黎吉美东方博物馆的《常玉——身体语言》特展就得到了国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