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纪的生物艺术
他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其表现就是基于细胞融合现象的生物克隆、转基因、基因合成生物等,已经取得实用性的进展。与此同时,生物艺术也有了成功的范例,如美国艺术家爱德华.卡茨(Eduardo Kac)利用转基因技术,2000年2月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培育出了绿色荧光兔“阿尔巴”(Alba),而后又培育出荧光植物、荧光鱼与荧光鼠。
他认为,上海艺术家李山,1998年在纽约做的蝴蝶与鱼的《阅读》也是一件生物作品,只是由于生物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艺术家才注重做电脑合成和平面作品。虽然这些都不是成活的作品,但是其生物艺术语言的独特样式,却开启了平面艺术的先河。他断言,从时间上来说,李山是中国艺术家中最早开始思考基因、生物变异对于艺术关系的艺术家。
威尼斯双年展获变革基因
他认为,1993年李山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看到了美国青年艺术家马索·巴尼(Matthew Barne)的半人半兽的作品《Loughton Candidate》,使他获取了一个视觉变革的基因。由于当时中国政治波普艺术正如日中天,而李山作为政治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却认识到其局限性,实属难能可贵。
他指出,李山在1996到1997年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对基因变异与生物合成现象的文献,同时,逐步完成一个观念到思维生物艺术的转移。1998年在纽约完成《阅读》以后,他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新的生物能够取代现有的、陈旧的动物、植物、菌类及人类,得取决于人类本身。人类是否有这样的意愿,……期望人类从现有的生物地位上移动一下,接受一点生命等价及生物大同的思想。”他认为,这是李山生物作品的理论基础。
他还指出,李山的生物艺术作品大约分这几个阶段:一、生物+非生物:即用动物皮毛来包汽车或飞机等能发动的无机物;二、昆虫+哺乳动物:即把物种两级的生物基因相融合;三、用人或自身+昆虫等小生物:即把人与其他生物相融合。
他认为,2003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后的《阅读》系列,明确了人的位置与其他生物位置的同等性。李山作品的意义正是在于打破人类对生物界的沙文主义态度,用艺术样式去接纳生物界幼小的生命。这有利于人类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其他生物地依存关系。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他的作品几乎不再与过去或当下的人文历史挂钩,表现的是我们经验之外的生命样式;它直接受之于前沿科学的影响,它是前沿科学的艺术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