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申请材料昨日开始被证监会受理,在决定申报项目过程中,多个难题考验着保荐机构的智慧,也考验着保荐机构的团队建设。
其一,申报项目的内部排序问题考验券商的客户沟通能力。证监会虽然规定,第一天申报上创业板的企业都属于第一批受理项目,但是同时要求保荐机构对于申报的项目进行内部排序,作为监管部门内部审核时的重要参考。客户就是上帝,每一个接受了保荐机构辅导且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都渴望被排在序列的前面。一位券商投行的总监坦言,对内部排序的问题,我们也一直犹豫不决,直到最后关头才做了决定。在竞争激烈的投行市场,投行人员为了寻找好的项目,几乎踏遍所负责区域的可能上市企业,做了很多努力才争取到一个珍贵的客户,如何向客户解释考验着投行的智慧。
其二,申报哪些项目考验券商的团队建设。外界看到每一个拟上市项目背后是一个券商,而从券商内部来说,每个项目背后都是不同的团队,所以申报哪些项目、延后哪些项目关乎每个小团队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不同团队之间的争执。据悉,在一些蒸蒸日上的投行中,内部人员对于申报哪些项目几乎意见一致,而在一些不注重团队建设的投行中,内部人员对于申报哪些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诉求,如果处理得不好甚至会引起投行内部的分崩离析,一些觉得受了委屈的团队会投奔其他东家。
其三,上创业板还是上中小板考验投行的眼光。有一些拟上市企业既符合中小板的上市条件,也符合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按照证监会规定,已申请在主板发行上市的公司,在符合创业板发行条件和创业板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可自主选择转申请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在中小板排队还是到创业板排队成为摆在投行面前的一个问题。多家投行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自己所运作的项目中有从中小板排队转至创业板排队的要求。创业板是一个新生事物,哪些项目更容易获得创业板发审委的青睐考验着券商的筛选眼光。
创业板关乎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创业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荐机构能否输送优质的企业上市,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优中选优”的原则,“怎么训练发现新兴企业的眼光,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投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