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圆桌
  • 7:观点评论
  • 8:上市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专版
  • A5:产业·公司
  • A6:信息披露
  • A7:股民学校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研究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对话
  •  
      2009 7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优中选优 保荐机构为创业板严格把关
    只需10分钟,一切搞定
    深圳券商囊括
    首批报送数量前三甲
    三大难题
    考验保荐机构智慧
    创业板IPO申请许可三步走
    按下快门 记住这特殊的日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深圳券商囊括首批报送数量前三甲
    2009年07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婧妤 周翀
      ⊙本报记者 马婧妤 周翀

      

      创业板材料受理首日,监管部门共接收到来自38家保荐机构递交的108家公司的申请,在首批报送材料的券商中,深圳券商表现抢眼,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分列报送企业数量前三甲,而中小券商也盯紧了创业板为其投行业务带来的新机会,表现十分踊跃。

      “我们今天报了12个项目,另外储备项目还有十几个,以后会陆续递交材料。”招商证券投行部执行董事王黎祥表示,公司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就已经着手准备推荐创业板上市企业,从公司推荐的情况看,北京、深圳、华东地区的企业偏多。

      平安证券昨日也报送了10家企业的资料,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介绍,公司推荐的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从改制到辅导,大部分经过了两三年时间,其中有两家是从中小板撤下来的。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帮助企业应对证监会有关部门提出的反馈意见,并帮助企业做好适应公众公司的心理和实质准备。”薛荣年表示,平安证券还有10家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处于准备期,其中有1家同时是代办系统的挂牌企业。

      除表现亮眼的深圳券商外,中信证券、申银万国、海通证券等京沪地区的中大规模券商也于昨日递交了推荐企业的材料,而以大规模IPO业务著称的中金公司并未出现在创业板首批报送材料的保荐机构当中。

      业内人士认为,首批报送创业板材料券商的地区分布较好地体现了近年券商投行业务的竞争格局。南方的券商相对更重视中小企业投行业务,中小板企业的保荐机构就以深圳的券商居多,未来创业板的保荐可能也会延续这种格局。

      创业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也为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齐鲁证券、民生证券、东吴证券等一批中小券商都赶在材料受理首日搭上了“头班车”。

      齐鲁证券投行总部执行总经理赵禹表示,公司对创业板业务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昨日递交的保荐项目从2007年就开始准备,“由于创业企业大多是民企,对资本市场认识、公司组织结构等都有局限,为此,公司上下铆足了劲,做了大量工作。”

      民生证券也报送了2家企业,公司副总裁杨卫东表示,这两家企业的筹备期都在两三年,目前公司储备项目还有20家。

      “创业板对中小投行来说,意味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各个券商投行发展参差不齐,创业板市场开启,意味着我们能做更多项目,意味着更多争取挣钱的机会,谁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在创业板市场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杨卫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