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期货上市后,为我国农民以更合理价格销售油菜籽提供了一条畅通的信息渠道。农民开始试着通过期货市场价格信号自己给油菜籽定价,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能被动接受中间商和油厂的收购价,这是菜籽油期货上市给农民销售油菜籽带来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油菜籽播种时期,农民可以根据菜籽油期货价格倒推出油菜籽在未来收获期可能得到的价格,这样可以通过订单方式提前预售;二是大大增强了农民在价格上的谈判能力,改变了先前在价格的博弈上不对等的被动局面。
据不完全估计,2008年全国油菜籽销售收入较2007年增加100亿元以上,这其中期货市场价格“风向标”作用功不可没。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在1亿亩左右,涉及15个省市自治区1亿多农民。油菜籽商品率达80%以上,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每个农户种植规模一般在0.33公顷左右,每户可收入750至1000元。这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第一季收入。农民常拿这笔钱用于下季生产或给孩籽交学费,所以油菜籽的收入影响到农户安排全年生产和家庭生活。
长期以来,受进口油脂油料的冲击,油菜籽价格波动非常大。因为时常出现的“卖籽难、卖价低”现象,农民收入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例如2007年以前,油菜籽价格一直在1.6元/斤以下,2005至2006年甚至跌至1.1元/斤左右,除去种籽、化肥等费用,农民种油菜基本无利可图甚至赔钱。过低的价格导致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断下降,抛荒耕地现象不断出现,这也是2005年以后我国长江流域出现大量撂荒冬闲田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农民种植油菜籽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油菜籽集中上市销售,容易形成价格低谷。一般来说,长江流域油菜籽在5至8月间收获后集中上市销售,大量的油菜籽同时进入市场,市场短期内容易出现供过于求,油菜籽价格往往是低谷。同时,很多农民急需下一季的耕种资金,为了能够尽快得到收入,不惜以低价出售;二是油菜籽价格影响因素较多,农民基本无法对油菜籽价格的走势作出判断,只能被动地接受收购单位或菜籽商贩的报价,从而在价格的博弈上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
油菜籽作为生产菜籽油的原料,二者的价格相关性在0.99,菜籽油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油菜籽价格。2007年6月菜籽油期货上市后,菜籽油期货价格稳步上涨,709期货合约的价格从8500元/吨涨到9300元/吨左右,按此价格折算成油菜籽价格应该在1.8元/斤。很多菜籽油加工企业和中间商根据期货价格信号,一方面在期货上积极卖出保值,另一方面不断地提高油菜籽收购价格,从1.6元/斤提高到1.8元/斤,四川地区最高甚至达到2元/斤左右。油菜籽收购价格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农民销售的积极性,很多农民抓住机会在高位把油菜籽卖掉。与2006年比较,农民平均卖价从1.2元/斤提高到1.7元/斤,平均每亩收入增加125元(每亩按250斤计算),增收幅度达41%。据不完全估计,2007年全国油菜籽销售收入较2006年增加105亿元。
2008年6月油菜籽上市时,菜籽油期货809合约价格在12500元/吨左右,折算成油菜籽价格约合2.7元/斤。但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油厂对后市看不准,不敢轻易收购,开秤价定得比较低。湖北中粮祥瑞油脂公司甚至将开秤价定在1.9元/斤。很多农民根据菜籽油期货价格折算油菜籽价格后,认为油菜籽收购价格定得太低,因此纷纷惜售。油厂在与农民僵持10天左右后终于妥协,将油菜籽收购价格从1.9元/斤直接涨到2.4元/斤,但农民还是惜售,油厂收购数量很少,几乎无法开工。随后油厂不得不把收购价格涨到每斤2.6、2.7、2.8,四川地区甚至出现3元/斤历史天价。
随着油菜籽收购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的交售量开始逐渐增加。与2007年比较,农民卖价从1.7元/斤提高到2.7元/斤,平均每亩收入增加250元(每亩按250斤计算),增收幅度达58%。据不完全估计,2008年全国油菜子销售收入较2007年增加100亿元以上,农民在这场博弈中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