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9 7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十年艰辛探索
    最终还看发审严把关
    通过对话谋求全球经济“一般均衡”
    俄趁北极变暖开辟海运新航线
    品质重于泰山 服务跨越五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过对话谋求全球经济“一般均衡”
    2009年07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在短期内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全球要恢复一般均衡的稳定增长格局,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首先要认识到“适度”失衡是常态,也就是美国的逆差,中国的顺差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失衡必须在“适度”范围,一定要严控“过度失衡”。

      左晓蕾

      中美当前和中长期最主要的共同利益,应该是通过对话,寻求新的“一般均衡”的全球经济格局。而全球“一般均衡”该是个什么状态,全球经济如何恢复“一般均衡”状态,正是使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必须详细注释的问题。

      在这次全球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中,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显然遭遇巨大质疑。但并不是美元本位必然带来危机,如果金融市场虚拟美元价值的游戏不被玩得过分,美元没有过度发行,美国经济没有过度失衡,在没有形成更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前,全球经济原本是可以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达到均衡的。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到2007年,美元本位的体系运行了26年。期间,以黄金为保障的美元购买力已不能支持全球不断扩大的美元规模,美国是在以相对实力而不是绝对经济实力支持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也就是说,美国经济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已失衡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世界经济就是在美国人发钱,“印刷”自身的国际商品购买力和消费市场,全球各国向美国出口,交换亚洲美元、石油美元、欧洲美元、支付铸币税,然后流回美国金融市场,购买虚拟价值的金融产品,一边平衡美国的国际收支,一边给美国再次提供国际商品购买力,国际经济在达到阶段性均衡的框架内如此循环。

      在这样的循环平衡模式中,美国始终是贸易逆差,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则始终对美国顺差。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发生了产业转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起飞,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加工贸易,对美国低端消费品市场出口的顺差持续了十多年,后来中国制造替代亚洲四小龙也有七八年时间。直到2004年,全球经济在美国贸易适度逆差的不平衡,在与欧洲和日本的以差异性为特点的商品贸易顺差,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以比较优势为特点的贸易顺差“匹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达到全球平衡。

      换句话说,只要局部失衡的规模能够相互平衡,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是可以均衡运行的。事实上,全球经济在美国失衡下“平衡”运行了20多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带来汇率和利率风险。以对冲汇率风险为目标的衍生品开始大量涌现,金融市场与贸易逆差的平行发展,解决了美国贸易逆差流出美元的回流问题,在平衡美元国际收支的同时,成功转移了美元的剩余购买力。

      “一般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宏观”概念。这个理论讨论的背景是,如果局部都能达成均衡,就不需要所谓的“一般均衡”了。所以,一般均衡就是局部不均衡下的全面均衡。因此,美国经济“适度”失衡,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适度”虚拟金融市场的价值,是可以维持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全球各经济主体在各自的适度失衡下,是可以达到全球经济的一般平衡的。实际上,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一般均衡”的背景不可能是各国之间也达到局部均衡。

      所以,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的贸易格局和经济格局,只要贸易金融与虚拟金融保持在某种合理的规模上,金融产品的虚拟价值与贸易美元的购买力平衡,美元的铸币税和虚拟的美元购买力的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美国经济失衡下的全球经济,可以在相匹配的失衡的运行模式下达到均衡,并且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但是,我们注意到,2004年开始全球失衡的“适度性” 被金融市场爆炸式的发展所打破。在美联储1%的低利率的鼓励下,美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次级抵押贷款大规模膨胀,以此为标的的衍生金融产品空前膨胀。与传统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运行,通过财富创造把货币创造出来规律完全不同,影子银行的高杠杆交易的方式,使美元购买力转化为金融产品的虚拟价值进一步泡沫化,使货币创造泡沫化,放大美联储2001年为拯救IT泡沫破灭的经济危机而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作用。

      国际清算银行2007年12月公布说,虚拟的衍生品交易规模近600万亿美元,10倍于全球GDP。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金融资本年增长14%,而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7%,全球GDP增长年平均3.5%。金融资本的流动速度是国际贸易增长的两倍,是全球GDP增长的4倍。 金融资本的扩张完全脱离国际贸易,脱离美国和全球实体经济。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大大“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大大超出国际贸易的增长带来的美元需求增长所形成的美元购买力需要被虚拟的部分的增长,导致美元有效汇率从2004年至2007年间贬值30%。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全球经济失衡恶化通过全球通胀大幅上涨逐渐显现。

      影子银行和金融市场过度的自我膨胀,把应适度虚拟的美元购买力过度虚拟,使得全球经济循环框架中的金融市场环节严重失衡,产生一个非常脆弱的大泡沫。不堪一击的泡沫破灭,各国“适度”失衡下的全球经济均衡被打破了。

      金融市场虚拟财富的膨胀,也加大美国经济自身的“适度”失衡,使美国经济在消费储蓄环节“过度”失衡。金融资产膨胀,从两个方面使美国消费膨胀。第一方面,退休基金、保险基金、401k资金,都改变保守的投资理念,把大部分受托管理的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在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的同时,这些承担未来支付能力的资金价值被快速虚拟,美国人的后顾之忧被虚拟财富的上涨解除,增加了无所顾忌的超前消费意愿。另一方面,虚拟财富上升,房价的不断上涨,股价的上涨,使美国人产生了当期可支配收入增长和购买力增长的幻觉,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人过度消费。所以,是美国在金融市场环节和金融市场衍生的消费环节的过度失衡,打破了全球经济在各国之间的“适度”失衡状态下形成的“一般均衡”运行模式,引发了全球危机。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会在短期内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全球要恢复一般均衡的稳定增长格局,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首先要认识到“适度”失衡是常态,也就是美国的逆差、中国的顺差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失衡必须在“适度”范围,一定要严控“过度失衡”。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