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7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调查
    铁矿石谈判之殇
    五问铁矿石谈判
    对手面前,中国钢铁“无机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手面前,中国钢铁“无机密”
    2009年07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力拓“间谍门”使得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尽管案件真相尚未完全披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钢铁业的生产经营等商业情报对真正的猎取者而言,是无机密可言的。

      由于冶金部的撤销,冶金部内大量官员或进入国内企业,或被国外矿山高薪挖走。一些官员在业界有数十年的经验和人脉,这为国外矿山在中国市场建立客户关系、开拓市场、收集商业情报、提供决策研究报告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有钢企国贸人士表示,国外矿山如果仅凭一群老外在中国打天下,怎么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就?看看三大矿山公司在中国的雇员和研究团队就能明白。

      随着国内钢铁企业的改革和开放逐渐与世界接轨,人才的流动也更加频繁。据记者了解,从国内钢厂进入三大矿山公司的人才不在少数,宝钢、五矿等大型国有企业均有这类现象发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国内对商业机密和情报工作并不重视,尤其是对员工流动产生的“机密流失”。一般在国外,在行业企业内工作一定期限后跳槽要受到诸多限制,比如,员工跳槽后在同行业企业就职需要有3到5年的过渡期等等。这样,才能更好避免商业情报的泄密。

      目前首钢、莱钢有员工涉及力拓“间谍门”而被调查。北京钢铁咨询研究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人和国外矿山走得太近,迟早要出事。这几年因为谈判不利,中国为此向海外矿山多支付了数千亿人民币,国家对这种乱相不会坐视不理的。如果矿山方面通过买通一些国内钢厂的关键人物,获得参加铁矿石谈判的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采购存货等商业情报数据,对谈判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就在于此。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当前世界通行的铁矿石谈判方式本身就决定了相关信息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商业秘密,因为铁矿石进口谈判是各国整个钢铁行业与铁矿石供应商的集体谈判。

      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4.4356亿吨,金额高达605.3163亿美元,这个金额已相当于澳大利亚2007年货物出口总额(1413亿美元)的43%,等于新西兰2007年货物出口总额(207亿美元)的292%。梅新育表示,正由于铁矿石进口信息关系到中国这样一个巨大支柱产业的兴衰命运,并波及众多下游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整体有重大影响,所以必然纳入国家秘密范畴。

      中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八条规定:“国家秘密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等。”由于泄漏铁矿石谈判信息对中国在对外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利益构成重大损害,涉及数百亿美元的进口额,将其定性为窃取中国国家秘密理所当然。

      日本大型财团三井物产的产业渗透能力值得中国企业研究学习。三井物产与淡水河谷于2002年4月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正式将合作关系扩展到铁矿石业务之外,包括设备供应、建立运输和物流合资企业等。合作中,三井物产还对淡水河谷给予金融援助,在日常工作中,双方还有着非常密切的人员交流,并建立了情报互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