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7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调查
    铁矿石谈判之殇
    五问铁矿石谈判
    对手面前,中国钢铁“无机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问铁矿石谈判
    2009年07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总能吸引全球的目光,在中方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深思:在铁矿石贸易领域,中国到底存在怎样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三大矿山何以每年都如此强势,甚至在经济危机下仍然扭转了市场形势?

      

      一问 大钢企倒矿谋利缘何制止不了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吴溪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点名批评国内大型钢企存在倒卖长协矿的情况。去年现货价格最高达到1500元/吨,而长协矿价格在600-800元/吨左右,钢厂只需从矿山拿到更多的长协矿,一倒卖就能获得超过100%的利润。这已经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一位矿山人士向记者直言:“中国的大钢厂能够倒卖长协矿进入现货市场,矿山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到中国卖现货来赚钱呢?”国内拥有进口资质的钢厂每年都愿意多进口长协矿,即使企业生产使用不完,卖到现货市场一样可以赚钱,利润甚至比卖钢材还要高,这也造成了国内没有进口资质的中小钢企对大企业的不满,使得国内钢铁业没有站在利益一致的谈判线上。

      

      二问 进口资质缩减为何难以大刀阔斧

      虽然目前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钢企有72家,贸易商有40家,但近两年缩减进口资质的力度一直不大。在大钢企倒卖长协矿的同时,贸易商在超量进口、囤货待沽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钢协作为生产企业的代表,一直视贸易商为铁矿石贸易领域的不安定因素,一直计划限制贸易商的发展,但贸易商的行业代表五矿化工商会也不会轻易让步,在铁矿石进口利益格局中谁都不想做出牺牲和让步。因此,中国要向日本学习的代理模式如何能进行下去?

      

      三问 中方为何早早定下谈判底线

      商业谈判中,底线最为重要。中钢协作为此次谈判的主导方,年初就早早定下“铁矿石价格要回到2007年的水平,然后再进行价格谈判”的论调,实际就是要求降价超过40%。要知道,中国作为铁矿石第一买家,确实具有话语权,但缺乏定价权,尤其是在公开的市场操作手段上乏善可陈,和三大矿山相比,不在一个水平上。为什么不能审时度势争取最好商业谈判结果,以至于日本首发价出来后骑虎难下,接受价格意味着中方颜面大跌,不接受则让国内企业左右为难。

      

      四问 重构铁矿石价值链条为何屡不见效

      中国参与铁矿石谈判已是第六年,在前两年谈判失利后,中方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进口商数量庞杂、秩序混乱、海运控制能力薄弱等深层次的产业链问题,有关部委和中钢协也曾多次下达文件通知解决相关问题,如分流港口高位库存铁矿,建议国内钢厂区域联合实行海运合作等,但都“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在三大矿山不断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掌控能力的同时,国内钢铁业却一直束手无策,终于在2008年被力拓索要了更高的涨价幅度,直接破坏了多年形成的谈判价格体系。

      

      五问 国内智囊机构为何不专门研究铁矿石谈判机制

      铁矿石作为最主要的大宗原料商品,直接关系到钢铁业及其众多下游行业的运行情况,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在中国铁矿石依存度超过50%的情况下,记者近几年难见一家国内智囊权威机构对进口铁矿石和相关谈判机制做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虽然中钢协组建了相关的决策团队,但在产业链研究方面仍然缺少系统的组织体系,与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