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7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的
    多元化之坎
    中美可为全球重返“一般均衡”做些什么
    警示:我国信用卡潜在风险在集聚
    上海模式又到蜕变时刻
    中美合作:“介然用之而成路”
    环保资金被挪用建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警示:我国信用卡潜在风险在集聚
    2009年07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银监会7月中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旨在加强监管信用卡市场,严控信用卡风险。目前,美国信用卡风险正在演变成一场危机,亏损的信用卡业务正成为阻碍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巨大隐患。所以,我国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要引以为戒,充分认识到信用卡风险的严重性。

      多年来,美国盛行消费主义,一直依赖扩张信贷和提前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研究显示,扣除消费后的美国个人储蓄率从1981年的12%降至次贷危机前几近于零的水平,而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比率(即负债率)却不断上升。据报道,美国消费者人均拥有6张信用卡,每个家庭平均负债逾1.2万美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而且,次贷危机之前,消费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1%以上,而信用卡占到美国GDP的近70%。

      然而,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严重,信用卡市场的违约率逐步上升。尽管信用卡市场相对于美国庞大的按揭市场只是较小的一部分,但其损失所带来的病痛并不轻。这是因为大多数信用卡债务是无抵押的,消费者在开立卡户时并不需支付首期或预缴款。如果他们停止每月的支付而导致卡债成为坏账,卡公司根本找不到相关资产作为补偿。

      今年上半年,美国失业率的迅速上升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继续严重伤及借债过多的消费者,致使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银行以及美国运通等发卡机构的信用卡资产组合遭受数十亿美元亏损,而且预计下半年亏损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今年二季度,摩根大通的信用卡业务损失达6.7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2.5亿美元净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美国银行二季度信用卡业务同样亏损高达16.2亿美元;花旗集团二季度信用卡贷款拖欠比例升至3%,而去年同期为2.1%。

      表面上看,信用卡风险,只是信用卡本身这个小的工具的风险,但是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国家社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美国的信用卡风险甚至危机,对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信用卡风险也日益严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套现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持卡人偿债能力发生变化,信用风险随之上升。欺诈风险是不法分子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虚构、盗取、伪造信息进行申请,或直接盗用、复制他人卡片或卡片信息等犯罪活动,2007-2008年期间信用卡犯罪呈上升趋势。套现风险就是个人通过刷卡,暂时拿到急需的现金;而每通过POS机刷卡一次,银行、银联就能获得不同点数的交易手续费,而且,持卡人很容易忘记还款日而被罚息,罚息采取循环计息的方式,罚息较重,中介还需交给银行不到1%的扣率。由于从表面上看银行、中介、个人三方都得利,也造就了信用卡套现的猖獗。但如果使用多张信用卡套现并轮番填补空缺的话,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不久前,我国央行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达49.70亿元,同比增加了133.1%,占期末应偿贷款总额的3.0%。这充分表明,今年以来国内信用卡逾期欠款在加速增长。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时刻提高对信用卡潜在风险的警惕,并通过制度改进防患于未然。

      首先,在技术环节上,发卡行、收单行以及商户各个环节都要有比较好的把握,增强防伪能力,提高系统安全性,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或者是有效地遏制信用卡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其次,在监管审批环节上,监管部门需要组织专门人才全面监管信用卡市场,通过抬高技术性进入门槛的方式避免信用卡市场良莠不齐。再次,在制度环节上,需要针对信用卡市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希望央行能尽快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在尚未出台之前,笔者有个建议,即由于《办法》所涉及的包括人民银行清算部门、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厂商等职能、业务各有不同的机构,这些机构的性质并不一样,所以,在《办法》中就需要有不同的定义。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预测水平。商业银行可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根据信用卡行业风险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监控模型、调整相关参数设置,实现对欺诈交易和信用风险交易的全天候监控,并对确认存在风险的卡片及时采取止付冻结等手段。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