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国内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产业研究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7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的
    多元化之坎
    中美可为全球重返“一般均衡”做些什么
    警示:我国信用卡潜在风险在集聚
    上海模式又到蜕变时刻
    中美合作:“介然用之而成路”
    环保资金被挪用建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模式又到蜕变时刻
    2009年07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彭兴庭
      ⊙彭兴庭

      

      上海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经济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长领先全国。1989年,上海人均GDP还是5000多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变成了73124元人民币,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但上海来不及分享这一突破所带来的喜悦。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以5.6%的增长,落后于全国7.1%的平均水平。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逼迫上海不得不尽快突破传统增长模式,寻求新的增长之道。

      上海现在是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金融产业集聚是上海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特殊因子。在1991年以前,上海与全国一样,都是以实体经济为发展对象,那时的上海并不具备多少优势。但在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时,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由此,上海经济增长才开始步入黄金时期。事实上,众多研究也表明,上海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相当强的正相关关系。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经济增长迅即作出了趋慢的反应。今天,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与10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下,上海经济增长放缓,应该是意料中的事。

      从历史的角度回望,事实上,上海的经济增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8 年到2008 年,上海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1 年间,GDP 波动明显,年均增长7.43%,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9.04%;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的1992 年至1997 年间,是上海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13.97%,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之后,上海经济增速有所缓和,直到2004后,才再次进入较为明显的快速增长期。2004 年当年,上海GDP 同比增长13.6%,2007年,增长13.3%。应该说,在这一阶段,上海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来源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高速扩张。

      这些年来,上海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却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研究表明,除上世纪80年 代以外,上海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就业的“黄金时期”,甚至,就业规模一度萎缩。这种现象和趋势,不仅在第三产业,甚至发生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虽然说,科技水平的提高会给就业带来挤出效应,但如果造成经济增长和失业并存的局面,就该认真反思了。

      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鼓励能更多地带动就业岗位的产业和部门的发展,应该是上海乃至全国都应该关注的重点。真正有价值的经济增长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更应体现在质量的。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不仅包括经济运行质量,如城市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工业增加值率等,还应该包括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的评价,如就业、收入、贫富差距、消费品质以及工业废水达标率、绿化覆盖率等。毫无疑问,这其中的许多指标,对于GDP而言,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存在“逆效应”。

      这些年来,上海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统计表明,这与上海经济增长的走势相比,并不协调。现在,“上海GDP落后全国”,与其说是一次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机遇。

      上海历史上有过创造奇迹的经历,这次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