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路演回放
  • B4: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7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暴风雨后 艳阳中多了几分清醒和理性
    不跌与大跌
    沙滩起高楼 又见市梦率
    结构性调整 大震荡带来大机会
    股指将继续反弹走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跌与大跌
    2009年07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股指站上了3000点之后仍然步步上行,拒绝调整。在行情没跌之前,投资者天天等跌,期盼大盘下跌,有些投资者等得不耐烦后,又开始不由自主地加价买入。本周三大盘真的跌了,指数一天就跌掉了两周的涨幅,这时投资者又大呼行情“跌得受不了”。“上帝也哭诉”——世上最难伺候的就是股市投资者。

      行情没跌之前,所有类型的投资者普遍觉得行情已经涨得有点“晕”,具体表现在,许多看好的投资者看对了行情,实际买入或持有的股票却普遍不涨;部分看空的投资者思维上是看空的,但行为上受到行情的“胁迫”不由自主地在做多;投资者勇于买入的股票大多是“蜗牛”,在“恐高症”的影响下不敢买的股票却普遍是“疯牛”。部分信奉“勇气等于财气”的投资者虽然以涨停板敢死队的勇气在追涨中谋得蝇头小利,但日日寝食难安,久而久之把自己搞得成天神经兮兮的。

      行情没跌之前更“晕”的是一批刚刚募集完毕进入建仓周期的或者是即将发行完毕正在制定布局策略的新基金。因为没跌之前的行情已经没有了估值依据,大多数预期也已经被提前透支,即使部分标的仍有10%—20%的预期涨幅,但根本不能作为大规模资金配置的理由,这时候进行大规模配置更多的是在为别人抬轿子。与此同时,由于基金契约的约束,募集到的投资者的大把资金又不能不作为,行情没跌之前,新基金们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这时的新基金不是“头晕”而是“头痛”。

      其实,没跌之前行情“有点晕”的特征正好反映出市场当时的现状——不同来路、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资金正处于相互交织与混战的状态。正是这种“有点晕”的交织与混战为周三行情大跌埋下了伏笔:一、“交织与混战”一旦在某个时段形成“统一战线”,必然会出现多杀多的急跌;二、正因为各类资金处于“交织与混战”状态,才在下跌中创出交易天量;三、正因为各类投资者处于“有点晕”的状态中,才有市场利空谣言施虐,进而导致市场整体恐慌。

      无论是没跌之前投资者期盼下跌,还是跌了以后又觉得“受不了”,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大多数投资者总喜欢把自己凌驾于行情之上,在逻辑思维上主次混淆。实际上,行情永远不会按照大多数投资者的旨意运行,因此,投资者对行情越是感觉“有些晕”的时候,越是需要以清醒的心态来应对。当确实感到迷茫与无所适从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停车休息”。

      行情终于跌了,虽然跌得有些“受不了”,但若我们在市场恐慌中仍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与心智,就不难对行情走势有清晰的认识:一、在政策面背景没变、经济强劲复苏势头没变、流动性高度充裕形势难变的情形下,周三的大跌并非行情的拐点,反而具有消化市场浮筹、进行技术性整固、使一批新发基金有买入机会等诸多良性作用。因此,行情整体格局并无恶化,可视为一次技术性跳水走势;二、各类利空传闻只是子虚乌有的谣言,原因很简单,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刚形成经济复苏势头的时候,怎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在市场融资功能刚刚恢复的时候,怎么可能出台遏制市场的措施?实际上,在3000点附近不断批准指数型基金发行已经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呵护信号;三、市场在大跌中创出天量表明“天量之后还有更高天价”,也指明了“先跳水,再震荡,后走强”的行情趋势。